有人对高中的我说,所有消极的情绪都是不对的。高中的我信了。
大学的我用了很多时间进行刻意练习,让自己不生气。每次不开心我都拿自己当小白鼠,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变化,并记录。慢慢攒下了一些自我开导的句子。后来接触克里希那穆提,练习“单纯的觉知,不评价不期待”。不论碰到什么复杂的事情,只要我搬着椅子到阳台独坐,两个小时以内必定看开,心无挂碍。也许看开后体内引发情绪的激素还在,没关系,运动或睡眠把它代谢掉就好了。
一直觉得有一件很神奇的事就是,两个本来好好的人,会因为声带震动出几句话就变得生气愤怒。
生气是无力的表现,无法接收或改变现实。内心坚定、有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的人怎么会被激怒呢。所以有人说,愿能从容接受不能改变的,敢于改变能改变的,并且有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有一个特别特别好用的息怒工具叫ABC理论:A是现实的事情,B是人对它的看法,C是这看法引起的结果。很多人生气时总是报怨A,但其实是他们不会控制B,导致C很糟糕。人无法控制A,却能控制B,进而改变C。而要控制B就得改变自己的认知,这跟减肥一样难(或一样容易)。生气是自己的事,怪别人基本上没用。
即便如此,有时明知生气无用但忍不住怎么办呢?生气的情绪来自体内调用体能的激素。这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垃圾遗产。虽说心理能影响身体,但没那么快。在激素消失前,你得学会和它和平相处,运动睡眠写作唱歌吃喝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的人生气就像耍酒疯,酒量差酒品也差。幸运的是这两样都是可以通过锻炼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