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障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纵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难,你就迈出第一步试试,有何不可?
2、之后只要一拿到包裹送达的短信,我就二话不说跑去物业那里。虽然与顺路拿包裹相比,我多花了一点时间,多耗费了一些体力,当我再也不用去惦记它们了,它们在我的工作记忆里保存了几分钟就被彻底清空,别提有多爽。现在我已经习惯将所有的快递都第一时间取回。这个习惯又慢慢延伸到买东西上。这习惯也延伸到洗碗这类恼人的家务。洗一次碗用不上五分钟,但是洗碗前各种想法设法的逃避、拖延所带来的心理成本却比洗碗本身更累,如果家人之间再互相推脱,引发不和谐就更得不偿失了。
3、有些事情牵涉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就需要我们从长计议。这时候第一步一般是做计划,做计划虽然主要是构思工作,但也是行动的一种。而这种构思也是可以立即做起来的,与其他的事情同时做也未尝不可。
4、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时机”上。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所以,即刻行动应该是我们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
5、“精益创业”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根据用户使用的反馈来进行优化。抛弃过往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更好的产品。
6、对个人来说,可以借鉴精益创业的思想,推出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7、在某家公司的实习经历不是产品,但基于实习经历写成的系统性总结报告可以算作产品;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是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拥有绘画的技能不是产品,但是使用这项技能创造的绘画作品可以算作产品。
8、这些小产品,可以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供其他人欣赏、品味,并获得反馈,然后你可以继续做出更复杂、更优秀的产品。
9、所以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当然“接收”不等于“接受”,因为所有输入的信息都需要慎重地审视,只不过不要一开始就情绪化地加以排斥。很多时候,别人的批评并不正确,但思考和辨析这些批评本身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本能地抗拒批评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反对批评是两回事,后者往往意味着更成熟的心智和更坚定的信念。成熟心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能不偏不倚地、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和其他人的意见,既不故步自封,也不附和盲从。
10、人们总是留恋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而不管这些曾经的努力对未来是否已经失去了价值,这也称为“沉没成本谬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最悲哀的,莫过于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错误的事情了。”
11、以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要做到这三点: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
12、有时你误以为同时关注了两个东西,其实是发生了注意转移的结果,即焦点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实际上还是一个串行而非并行的过程。
13、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14、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了。
15、“我自己工作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务必要先找到那个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找到那块硬骨头,尽全力去啃下来,而不是先去做那些周边的打扫性的工作。”这就是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至“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16、“我把这种多线程工作的方法称为图层工作法”。制作一首歌、写小说、写论文都是图层工作法的例子。从图层的角度看,一部小说通常有三个图层:叙述、描写和对话。一篇论文的图层可能包括: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用于解释说明的案例和故事、必要的模型图和概念图等。图层工作法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17、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事实上,当人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更依赖于隐性的知识和隐性的推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类似于知识的内化,即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掌握书中的知识,而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则是知识的显化。
18、我们置身在这个世界中,目光所及,看到的只是一个个表象。表象之上,是经由归纳抽象出来的经验、假设和模型;在表象之下,是大量更加真实与繁密的细节性信息。反思和行动,就成了在这三者之间折返的桥梁;反思和行动越多,我们就越能从表象过渡到更多的抽象理念和具象事实。
19、做完一件事后,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反思: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意义。
20、在行动中反思,注意三个关键点:保证及时性、梳理“反应链”、关注意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