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启团
如果你问一位男士“你最近还赌博吗”,他会怎么回答?“没有”“我从来不赌博”“我不会赌博”……不管他怎么回答,旁人都会认为他有赌博的嫌疑。 这就是问话巧妙的地方。问话者首先有一个假设--他是一个赌博的人。这种隐藏的假设就像如来佛的手掌心,不管孙悟空有多大的本事,都无法从中跳出来。 假设的魅力正在于此,巧妙地应用,就能让它发挥出强大的能量。 商务交往中,我们最怕的是客户说“不”,“不”字一出口,也就没有成交的可能了。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客户不要说出“不”字呢?我们看看这两家早餐店老板的做法。 在同一个繁华路口有两家卖米粉的早餐店,两家的米粉味道都很好,可左边的张大婶挣得却不如右边的李大婶多。 原来,张大婶每次在客人下单后,都会追问一句:“加鸡蛋吗?”有的客人说加,有的客人会回答说不加。 而李大婶呢,每次客人下单后,她会追问一句:“你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有的客人会说一个鸡蛋,有的会说两个,很少有客人说“我不要鸡蛋”。一天下来,她的收入自然比张大婶高了不少。 李大婶比张大婶多做了一件事,就是假设客人都要鸡蛋。 假设为什么能改变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是逻辑动物,我们最难动摇的就是对方根深蒂固的认知逻辑,至少要想瞬间改变是很难的。这个时候,我们给对方一个容易接受的假设,他接受了这个假设,就很容易接受后面的推理内容,如此,他就能认可我们的逻辑,并按照我们的逻辑办事。 下班回家,你看到孩子后,立马问:“作业做完了没有?”这个问题问完,孩子脸上刚刚扬起的微笑立马僵化了。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背后有一个假设--你是一个不自觉的人。孩子如果做完作业了,会觉得受到了你的质疑,很委屈。 换一种问法,你对孩子说:“今天几点完成的作业?”这个问题背后的假设是孩子已经自觉地写完了作业。孩子做完作业了,他会很有成就感地告诉你答案;孩子没做完作业,他会暗暗下决心“下次一定早点完成作业”。通过这个假设,你在孩子的心里植入了一个“不断变好”的种子。当你不断地把肯定的感受传达给身边人的时候,皮格马利翁效应就会启动。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希腊神话中,国王皮格马利翁打造了一个美女的雕像,他爱不释手,每天不停观赏,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这个雕像。最后他的爱意感动了神灵,在神灵的帮助下,雕像竟有了生命,最终成了他的妻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肯定、信任、赞美时,他便感受到了社会支持,会因此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相应的期待。 假设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改变你身边的人,还能打破隔阂,迅速拉近你和陌生人的关系。 假如你搬入了新家,想认识一下新邻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请邻居帮忙。 你敲敲邻居的门,礼貌地说:“我是刚搬进来的,酱油还没来得及买,能不能借点酱油,中午炒个菜?”当你向他借酱油的时候,假设的是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会感受到你的信任,同时,也会放下防备来信任你。邻居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双方的关系自然就和谐了。不过,我们请人帮忙,也要把握好尺度。 请人帮一些小忙,这个人际技巧同样适用于家里的老人。很多人认为孝顺父母就应该对父母说“你们什么都不用干,好好享福就行了”。其实,很多听到这些话的老人会心里难受,他会觉得“我没有什么价值,只是靠儿女养着”。 在假设的心理效应下,孝顺父母反而需要时不时地请他们帮个忙。比如,“妈,我馋你包的饺子了,过节回家,你帮我多包些吧!”或者,“爸,我交了个女朋友,你帮我看看行吗?”当你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你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父母的眼角眉梢一定都飞起来了,走路也轻快了,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假设这个技巧是一把双刃剑。好的假设会让你赢得生意,还能拉近与人的距离。善加利用,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和谐稳定的关系。
(节选自《改变人生的谈话》,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