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和周围朋友谈及一个美好的幻想,如果能成为苏赫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的门卫也心满意足了。这样的幻想或多或少有点逃避现实的意味。毕业前夕,老师建议我留在长沙,比较发达的城市有更好的资源,更好的平台,回到家里极有可能被埋没。如今看来,他说的不无道理。三年来,看着一起毕业的同学朋友,毕业时,他们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然而却一年一年的沉沦,我很心痛,为什么就沉下去了?事业变成了职业,职业变成了生存,生存又倍感压抑,饱满各种官僚、形式主义的折磨。
身边从来不缺优秀的孩子,聪明者占多大数,能够支持老师的家长真的很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基础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在一个每天都需要为生计奔波不停的县城,很难要求家长会多点时间陪伴孩子,毕竟活着与教育相比,活着更重要。每次苦口婆心,牺牲休息时间与家长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学校听话,不要打架,懂礼貌,读书努力几乎所有家长的教育核心。读书的时候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整整二十多年了依然没有改变。于他们而言,你会发现观念这东西真的存在,观念也很难传递。吃午餐的时候,偶尔听见学校老师在饭桌上快意畅谈,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吹风琴,跳鞍马,练单双杠,跳舞蹈,合唱,体育课也会玩各种游戏。而如今,孩子们有什么?别看他们拥有的很多,可是真正的得到的却很少。压力有时候让自己喘不过气来,却并非都是来自教育的压力,而是行政的压力。各种造假、形式让人感觉自己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无法确切感知自己为人。为了学生的安全,费劲周章,文字,图片,视频,大会,所有这些材料堆积起来学校都没有空地了。生命是不可以被威胁,被束缚,被圈养,动物可以,人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反复思考,当他们的生命得不到尊重,怎么可能爱惜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生命如果有了怜悯与关怀,那些资料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承认,自己不可能教好所有学生,但我可以很自信地说他们会在我手上会慢慢变好。有一次,上《奥运圣火》,本来是一篇关于奥运的文章,播放后两个视频,一个是北京申奥成功,一个是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播放放完后,学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说了几句之后,一度哽咽,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感触这么深,那一刻才明白,生命是需要一种连接,与家人,与朋友,与自然,与国家,与社会。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这样做多久,压力总是存在的,诱惑也是总是存在的,评判也无处不在,很难置身事外。三年来,我看到现在的孩子现状,真是揪心。孩子们嘻笑玩乐的场面哪儿去了,广大的自然空间少了那些稚气的身影,课堂上最可怕的是一片深深的沉默。我并不是魔法师,也不是看淡一切的世外高人,我也害怕无人回应,害怕我们打着教育的名义却没有产生教育的效果,害怕孩子的思维和思考停止了,用麻木不仁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为此打过、骂过、批评过、呵斥过学生,可是,每位孩子自己也不想这样。唯有行动,才能改变现状。慢慢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才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这么丰富。其实,越接近孩子的心灵,你会发现你只需要给他们一股力量或者带着他们去发现自己的力量,孩子本身就有自发生长的力量,我只需要提供土壤就可以了。所做的只有引导、陪伴、理解、关心,努力去发现孩子的心灵能量。
我们一起花了一个月创造了班级文化,打造了特色班级文化;我们一起展开阅读,开展阅读活动,在书中体验人物的力量;我们一起用诗表达内心,世间万物都可以代表自己;我们一起写作文,生活无不可成为笔下之物,窗外的雾、雨、风、雷也是美好,家里的小狗,自然的蚂蚁也是孩子的作文宠儿,孩子由恐惧写作而爱上写作,由爱上写作爱上生活,由爱上生活爱上自己与他人;我们一起认真上好体育课,玩着体育游戏,掌握各种运动知识:篮球、羽毛球、排球、跳绳、跑步、俯卧撑,课间孩子们挥洒着汗水,感受运动的欢快;我们一起开展班级社团,画画、手绘、跳绳、篮球、象棋五个社团陆续成立;我们一起管理班级,班干部组织了一次次大型活动,而我也渐渐淡出讲台;我们也曾一起一度受到了外界的质疑,贴上了差的标签,而我告诉孩子们:因为差,所以努力。
孩子们也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潜力不断地激发,班上一位男孩子一口气创造了一篇7000多字的科幻小说,上厕所都在看书。孩子们自发地读诗、写诗、背诗,课堂上多了一股生机与活力。教育是朴素的,如果加入了太多杂质便失去了教育应有的样子。我之前总觉的教育总是付出,其实不然,我从孩子们身上也学到很多东西,对教育、孩子的探索,也是对自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