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缇萦救父
西汉时期,临淄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淳于意做了齐王国的太仓令,但他不愿意卑躬屈膝地奉承当官的,没有多久,就辞职回家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可是吃了药以后,病人不但没见好,反而过了几天就死了。商人气坏了,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病治死了人,要官府处罚他。当地官吏经过调查,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鼻、砍腿等)。并把淳于意押到首都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他被押离开家的时候,对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生男孩子,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悲伤、又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孩子就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跟父亲一起到长安去,家里人怎么劝也不成。缇萦陪着父亲风餐露宿,历尽艰难,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到了长安,缇萦便写了一封信,到宫门请守门人上呈给皇帝。
当时的皇帝是西汉文帝刘恒,他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汉高祖在世时她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儿子一起住在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母子俩住在代郡,不像皇宫里那么阔气,多少知道一些人民的疾苦。吕后死了,周勃、陈平等大臣就铲除了吕氏势力,迎立代王刘恒做了皇帝。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对大臣们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根本,现在一人犯法,却要逮捕他的父母妻儿一起治罪,这样不好,应予改变。”大臣们按汉文帝的旨意,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
汉文帝接到缇萦的信,知道写信的是个小姑娘,仍十分重视。缇萦在信中说,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公正廉洁,这次他犯了罪,要受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我情愿给官府做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很同情缇萦,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来商量。汉文帝对大臣们说:“犯了罪该受惩罚,可是受了罚,也应让他重新做人,现在惩治犯人,或在脸上刺字,或毁坏肢体,这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议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商议了一个办法,建议把肉刑改为打板子,原来判割去鼻子的打三百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打五百板子。该受髡刑剃去毛发者去修筑城墙、舂米,按罪行轻重服三到四年的劳役。
汉文帝听了表示同意,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使他免受肉刑。
汉文帝废除了肉刑,但是实际上执行起来,弊病仍然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三百或五百板,就给打死了。后来到了文帝的儿子景帝时,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