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尊五美、屏四恶”中的后两恶。
第三个恶政:慢令致期谓之贼。慢令,令之不明。致期,刻期。贼:贼害。皇《疏》讲:“与民无信而虚期,期不申敕chi丁宁,是慢令致期也。期若不至而行诛罚,此是贼害之君也。”就是说下了命令,不曾郑重叮咛,到了期限又不通融,就是有意陷害人,这是贼害人民的国君。
《朱子集注》:“贼者,切害之意。缓于前而急于后(起先懈怠而突然限期),以误其民,而必刑之,是贼害之也。”政令发布得很慢,限定时间却非常紧急,要在限定期内一定要完成,刻不容缓。比如本来该一个月前下命令才能完成的事,偏偏这一周才下命令,那么人们就不能够按时间完成,这就是故意让你做不到,做不到又刑之,这就是害人。
所以作为执政者,要早早的发布政令,让部下早早做准备。而且在政令实行阶段,为政者还要经常过问进度如何,不能当甩手掌柜。如果没有规划的下发的政令,发布晚了,却逼着部下早日完成,还要去惩罚人,就会引起下面的怨恨。
孔子说:“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百仞之山,重载陟zhi焉。”很小的险阻,一辆空车却爬不上去,为什么呢?因为陡峭啊;很高的山岳,满载着货物的重车也能够爬上去,为什么呢?因为坡度很斜缓。如果教育搁置、风气衰败已经很久了,就算你再施惩罚,人民又怎能不出错呢?
第四个恶政: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与人:给人,以物与人。出纳之吝:出入之际,吝啬不果。有司:就是管库房的官。他虽然管东西,但他是一个卑微的小官吏,自己不能做主,物出物入都要登记。孔安国对这一句批注:“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就是说,为政者有权利把财物给人,但给的时候吝啬,就错失在上位者的体制,这就和管库房的官一样,这样的谨小慎微不是一个为政者的为政之道。
《集注》里讲了一个典故,说项羽对人恭敬慈爱,对部下很有感情,说话温和,见下属生病,“涕泣分食饮”,同情得直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但当有人有功,当封爵行赏的时候,他却“刻印刓wán,忍弗能予”,就是把公章在他手里从方的捏成圆的也不见发下来,说他舍不得封赏,就只有“妇人之仁”。
《养一斋劄zhā记》上说:“出纳之吝是心陷于物,物大于我,不能驱遣如意。”《朱子集注》上说:“有司之事,而非为政之体。所与虽多,人亦不怀其惠矣。”如给人时吝啬,像个有司一样,那你给了人,人就像从有司那领东西一样,也不领情。唐宪宗时期,藩镇割据还没有完全收回,特别是魏博镇这个地方久久不能攻破。后来魏博镇节度使田季安病死,军中由田兴主管,田兴就等待朝廷册封。宰相李绛jiàng为了让魏博将士感受到朝廷的宽宏大度和浩荡皇恩,让魏博镇早日回到唐王朝统辖之下,他力主唐宪宗出内库钱一百五十万缗mín赐给魏博将士。宦官们认为赏赐太多,若今后再有这种情况,朝廷还要拿出同样多的钱财行赏,将会严重削弱国家财力。李绛则表示:“田兴不贪图专有魏博之利,不顾四邻藩镇的威逼胁迫,归命于朝廷,陛下为什么要爱惜这点钱财而不收取魏博一道人心呢?钱用尽了还会再来,机会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了。假设国家征调十五万大军攻打魏博六州,就算一年能攻克,花费又岂止一百五十万缗呢?如果等其来请求后给赏赐,那么恩惠就不是您给的了。”一言惊醒梦中人,唐宪宗大笔一挥,同意了李绛的建议。魏博镇的顺利归附,打破了自唐代宗以来形成的河北诸镇的割据联盟,为唐王朝进一步实现全国统一提供了条件。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作为为政者不要吝啬,要识大体,封赏要果断。
李光地在《读论语札记》:“欲出则吝其利,欲纳则又吝其名。”要给人又舍不得利,自己留着不给,又舍不得这名声。这就是“无大德,而屑屑计较于小惠之间,是有司之事也,有司正与贪字相应,欲其无费,不可得已。”想不费都不可能了。反过来看刘邦,刘邦被项羽紧紧围困在荥阳的时候,情势危急,可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没马上救荥阳之急,反而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得设一个代理王来统治,我希望做代理齐王,安定局势。”刘邦十分恼怒,可他马上开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做就做真王,何必做个代理的王呢?”于是立马派人封韩信为齐王,才又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做一个领导者,要大方、大度,有大心量。特别是对于人才,在利养方面要照顾得当。一般的人往往都在利养上会计较,倒不一定是说计较你给他多少,他是计较你能不能平等,计较你对他是不是尊重。做领导的尊重员工,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给他利养。提拔他的职位,提高他工资,表示对他的尊重,对他的赏识。你能赏识人,人当然就会有积极性。你不肯赏识他,他也就不会那么积极工作的。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懂得调动员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你手上才会有人才。如果领导是高高在上,不关心下属的疾苦,对下属的需求也漠不关心,而且出手还很吝啬,往往这种人就留不住人才。
李光地说:“盖不但无躬行之先,而且无法制禁令之常。”暴虐贼正好和骄、猛相应,这么做,想要人民无怨,就不可能了。李光地把做不到五美中产生的过患“贪骄猛”和四恶的“虐暴有司”一一对应,来阐述理解。为什么会不教而杀呢?因为骄慢凌人,不把人放在心上,觉得可以随意对待别人。为什会暴呢?就是又威又猛导致的。因此,为政没做好前面五美,就容易堕入四恶。
本章孔子详细阐述了治国之道,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借鉴价值。诚如清杨名时《论语札记》说:“此章溯流穷源、见微知著,抉尽病根,只在贪骄猛三字。而王道圣学,直昭揭日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