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二,一件事没有做完不去做第二件事。这是从曾国藩讲的【读书不二】中演绎过来的。
今天早晨到单位8:10,相比以前比较早,赶紧时间充足,想着抓紧时间完成几件事,大脑高速运转,瞬间脑子里蹦出几件事,赶紧都很有必要去做。先是看到今天的任务清单,需要打印电脑清单并核对资产,打开电脑找文件时,电脑有些慢,在等待的时刻,想起今天的得到专栏还没给小组发,拿起手机趁空发一下。打开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感觉今天的内容少看几眼,边发边看,结果发了10分钟,仅发了3篇,刘润的专栏还没发。随后开始看自己的电脑清单,想了想如何更新信息进行修改,在打印,这一琢磨时间又过去十几分钟。其他一些细小的事情没有记住,总之到8:55左右才开始着手打印文件。
当时就警醒了,自己在干什么,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居然还没有打印好文件,去执行第一件重要的任务!反思过去40分钟发生的事情,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机关枪似的,看见什么目标就进行开火,好像能量足,什么都能处理。实则都没有完成,都是浅尝辄止,没有结果拿出来。于是乎时间也浪费了,任务也没有完成,成果也没有得到,自己还郁闷的要死。
这与前面说的做事不二的原则相违背,总想并行处理多个事情,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实际上是降低效率,什么事也没有完成,而且自己的大脑也被训练得不够专注,不断的跳跃去关注热点信息。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在组织日清学堂-自我挑战训练营时就在考虑,我们天天都做时间开销记录,都进行计划,都进行回顾到底为了什么,到底要提升什么。今天想了想,其中隐含的一个需求就是锻炼自己的专注度,通过记录让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轨迹有迹可循,以此来提醒自己在干什么,并通过记录让自己思考要达到什么结果,拿到什么成果。当开始关注结果达成时,大脑在开小差去做别的事情时,就会产生一个反馈,现在要做的事已经完成了么?拿到结果没?在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之后,我们的大脑会进行自我观察,看看自己在做什么,并对比下现在正在做的事和将要想做的事分别是什么,那个更重要一些,有这样的判断过程,会过滤掉很多的无谓任务,让自己大脑尽可能的专注,因为此时事情没有做完,结果没有达成,那就不去开新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一件事没有做完就不去第二件事,并不是说要机械的这样做,而是让自己大脑处于一种有意识的状态,时刻关注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如果此时发生新的任务,优先级很高,那就要立刻去执行,而不是纠结说这件事还没做完,不能去做其他事情。这种选择的核心重点是大脑直到有一件事自己没有完成,因为其他原因自己要更换任务内容。在任务完成后,再回头去执行尚未完成的任务,并且此时时间开销记录和任务执行记录的就显得很重要,它可以提醒自己执行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做什么,这就是每天做记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