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实在是一种很难说服的动物,人不仅会趋向于自以为是,而且常有虚荣、固执的一面。一旦争执发生,不要说认为自己没有错,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是错的,也会因为放不下面子,就非要坚持自己错误的主张”——林达。
读到这段话时我似乎“醍醐灌顶”一词有了新的理解,这个带有佛教意味的成语,具象了“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这一酣畅淋漓的抽象过程。醍醐也就是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人的头上,“滋啦”一声脆响后,梗在脑子中的迷惘、偏见、无知瞬间烟消云散。
当然,对我来说“彻底觉悟”显得太夸大了,但满胳膊的鸡皮疙瘩倒是见证了那种如拨云见日的激动心情。
这段话或许有点抽象,举个栗子吧,以琼瑶阿姨《情深深雨朦朦》中经典片段为例:
男: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女: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男: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女: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男:我就算在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更无理取闹 !
女:我会比你无情!?比你残酷!?比你无理取闹!?你才是我见过最无情、最残酷、最无理取闹的人!
通篇“无情、残酷、无理取闹”下来,把恋爱中男男女女的“自以为是、虚荣、固执”描绘得淋漓尽致。以爱情为基础的人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的争执了。正所谓,看一个人或一件事不顺眼的时候,你看他/它哪哪都不顺眼。
当然,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蠢货,包括现在或未来也不能保证自己不再继续做这样的蠢货。有段时间我就像一个刺猬,任何不同意见都能让我竖起钢针,咄咄逼人。这种自卑且自负的状态最终也让自己狠狠跌倒,整整萎靡了大半年才恢复过来。
在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一切基于主观的、意识形态的认知都是导致争执的根源,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人性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自以为是、虚荣、固执”,但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大猩猩,正是因为我们同时还具备理性思考的后天社会属性。
理性思考是一种能力。导致情侣觉得“无情、残酷、无理取闹”的背后是三观不和,抑或是急于证明存在感的小把戏;工作中觉得同事的做法、意见自己接受不了,不妨想想为什么接受不了呢。因为太难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or我有比你更好的方案……
这种理性思考的能力并不高深,只要一个人愿意,就能秉承“谨慎、克己”的谦逊姿态,以尽量包容的心态去发表观点、作出理智的决定。尽管如此,拥有这样品德的人并不占据社会的大多数。尤其是在许多人聚集成一个群体的时候,理智总是最先丧失的一种美德。
长期浸泡在社交网络上的人都知道,网络上有一群称作为“键盘侠”的人,虚拟空间中充斥这他们的各式谩骂、侮辱,人参和公鸡。就像一群斗志冲破苍穹的战士,拿着武器在战场上厮杀呐喊,正义凛然,一个个都是爱与美、道德与正义的化身。
我经常和朋友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网络上的键盘侠在现实中是怎样一种人,是否依旧鸡血澎湃,路见不平随时一声吼?为什么他们能在网络空间聚集后,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杀伤力?
人有千百万,人的性格也就分为了千百万种。他们中有的人在现实中确有振臂高呼的勇者,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生活中庸庸碌碌的甲乙丙丁。到了网络空间后,因为情绪发泄的内在诉求,他们便有了同样粗暴的观点,因为形成了一个集体。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能会拥有理智、客观的美德,可一旦融入集体之后,情况就变得诡异起来。如林达所说:在稠人广众之中,人们对良心实无期待。大家一起做事,如浑水摸鱼,对个人行为的制约力反而消失了,结成群的人会互相为不良行为提供虚假理由。这就是一些平时看看还蛮善良的人,一进入群体就表现得十分邪恶的原因。
所以啊,理性思考是一种能能力,但更是一种个人选择。正如你永远叫不醒一个(群)装睡的人,对于那种“知恶而作恶”、“我是流氓我怕谁”并且还在你面前一直BB的人,送他们一句话:阁下何不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