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教,少不了一个有心有爱的家长。
好的家教,才是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
1)梁启超与子女的沟通主要凭借书信,他一生所写家书有近百万字。他现存于世的600多封家书中,有400多封是写给在海外求学的孩子们的。写给孩子们的每一封信,都传递着他的体温,透着坦诚、平和、真挚和暖意。种种人生道理就这样在“润物细无声”的诉说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2)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梁启超写给儿女们、亲戚朋友的书信,还有梁启超本人的日记和演讲稿等等。着实感动和震撼,每一封信作者把关键信息进行了提炼,写在每一封信的主题后面,相当于金句,看这封信的抬头和总结的“金句”,就知道大概写信人要表达的主旨。
3)而这些金句,是散落在这些拉家常讲故事之中的,并且来自他自己的真切体验,读起来非常亲切,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不是纯粹的说教式的教育。
比如: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4)梁启超将儿女们当成朋友一般,随时述说自己的经历,倾诉情感,这一点确与古人有所不同。古人虽然讲究父子亲情,但在彼此关系上毕竟上下对待的意味多,平等交流的意味少;梁启超则更多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但其背后仍不失父子的伦理地位。
5)虽然有这些提醒和建议,但梁启超对于孩子的专业和职业从不干涉,希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子女专业的选择上,他既考虑学科的发展,又尊重子女的兴趣和选择。
比如在写给女儿思庄的信中:
思庄留学美国,因为国内生物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梁启超本希望她学自然科学。但思庄学了一段时间后,对此门课不感兴趣。他得知后,不仅没有责骂女儿,反而写信安慰她,让她按照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得到父亲的支持后,思庄改换了专业,后来成了一代图书馆学家。
6)在《梁启超传》中作者总结道:后来子女们各有所长,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学术领域和职业,并成为各自领域的杰出人才。修身为本以及专业研究与生命之间相互促进,才是梁氏家教的“秘诀”,才是成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