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有关爱和宽恕的故事,因为旧时好友掀起的一场有关以“宽恕”为主题的治愈风暴,开始以两颗石头为原点,去恳请曾经被自己伤害过的人的谅解。在汉娜回忆父母的争执和最后失去母亲的经历,让我想起另一个失去父亲的小男孩,马克·李维笔下的会偷影子的小男孩,他想念父亲,却又记恨他的离开。汉娜不也是么,她比谁都想念母亲,毕竟那是她曾经挚爱的母亲,可是,母亲因为一个男人,离开了父亲,她因为恨和愤怒,在父亲的唆使下,上演了一场闹剧,想通过伤害那个男人以挽回自己的母亲,最后,她还是失去了母亲。直到,原谅石的出现,让她踏上回家的路途。一个是影子一个石头,在通往过去的路上都搭上了一座彩虹桥。
而桃乐丝和玛丽莲的友谊,让我想起《萤火虫小巷》里的一对姐妹花:塔莉和凯蒂,她们的友谊照亮彼此的人生。桃乐丝曾经的一个善意的谎言,却给玛丽莲带来失去至亲的悲痛。一个选择,往往无法预料到其背后的蝴蝶效应。而秘密,披着保护的外套,隐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背负它的人原来越沉重,踹不过气来。
洛里·斯皮尔曼的《原谅石》,正好抓住了每个人的弱点,每个人都会有过错,都会有不足之处。在亲情、友谊和爱之中,宽恕和救赎,原本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是她的切入点有点不同,她从一个单亲家庭开始,从一个单亲孩子成年后开始,来探讨爱和原谅。虽然我活了大半辈子,但是有关“对不起”和“我爱你”这些简单的词语,甚至很难脱口而出。我的父母本就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我亦然。很少会说“我错了”,在争吵中很少会去主动讲和。即便是知道自己也有过失,但是金口难开。所以汉娜一次次和母亲近在咫尺,却不敢踏上前去问候,这种惶恐不安的情绪,我很能理解,深有体会。
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明明知道汉娜在职场上被贱人设计,被男友忽悠,甚至是被父亲利用。甚至在真爱一步步接近时,她还在想着那个自命不凡的麦可,当局者迷,桃乐丝才是那个洞察一切的老巫婆,是她推着汉娜接近真相,她被贱人设计,丢了饭碗;被男人忽悠,失去爱情;被父亲利用,失去母爱。然而,在踏上自我救赎的路途中,在踏上过去的桥梁时,她亦收获了爱情,重归母亲的怀抱,也让自己真正放下恨和愤怒。
洛里·斯皮尔曼的高明之处在于,她阐述的不仅仅是原谅而已,有些伤害一旦发生过,就真实存在过,伤痕结了痂,原谅并不代表抹去伤痕,也不代表遗忘。而是一种释然,一种放下自我,放下过去,和过去谅解。回到过去,把秘密说出来,珍惜当下。伤害是因为当时的一时失责,给对方造成痛疼。原谅是乞求对方的原谅和原谅自己,而不是让自己沉沦于悔恨的囚笼之中。还好一切都来得及,趁着彼此尚在,趁着自己的勇气,勇敢地去道歉。
如果有一个物品,能打通秘密的通关密语,大概就是“原谅石”了,它不会腐烂,不会变质,一旦送出去,它还是它,亘古不变,它能听见人们心中不愿说出的秘密。洛里·斯皮尔曼的《原谅石》给予一颗颗小小的石头赋予感情,去修补那些曾经受过伤害的人们。他们需要被道歉,时间流淌,即便伤口已经抚平,但是那些始作俑者,需要说出那句:对不起,我爱你。这样才是彼此的心心相印,而不是一方的心甘情愿。
也许洛里·斯皮尔曼是想让这个世界多一些爱,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珍惜,少一些忽视。这里面有催人泪下的亲情,汉娜和母亲因为误会一别二十年;有形影不离的友情,桃乐丝和玛丽莲即便有过无意中的伤害,玛丽莲最终还是回到桃乐丝的身边;还有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阿杰和汉娜,机缘巧合源于原谅石;你要知道,有些真相浮出,有些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语,要在时隔多年后当着受害者的面公开说出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说和做,原谅和放下,在洛里·斯皮尔曼的《原谅石》中,通过汉娜的行动,让我们得以看见这部温情的治愈故事,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也许,放下成见,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以“爱”的名义,不一定是真爱。以“恨”的名义,也不是真的仇恨。有时候,只差那么一句“对不起”或者“我爱你”,一个恳求的眼神,一个深深的拥抱,或许,你们之间不再有隔阂。不要放弃自己的所爱,而那些恨,也许早该丢掉或者单挑出来找出困扰的源头。如果向走得更远,先试着放下沉重的背负。 唯有和过去和解,才能找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