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天分”这种现象在人类发展史上已经研究了多年,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他们那么突出?有人认为天才是天生的,有人认为天才是后天的训练造就的,争论不休,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结果。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1.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是天赋吗?
莫扎特一直是音乐史上一个公认的天才。1763年,年仅7岁的莫扎特做了一场环欧洲旅行演出,铸就了他的传奇,他演奏的各种乐器深深的迷住了听众。此外,莫扎特还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能力——完美音高,这个能力当时更让世人震惊。莫扎特听到某种乐器演奏出来的调子时,不论是哪种调子,马上就能准确的辨别出来:是高于中央C音的第二个八度音的升A调,还是低于中央C音的降E调。
经过科学统计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能力,大约在每万人中,只有1个人具备这种能力。所以过去的200多年间,人们普遍认为完美音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有某些幸运的家伙才能拥有。
但是有一个科学家不这么认为。
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做了一个实验,她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训练方法很简单,研究人员给孩子们上一些设计好的音乐训练课,每节课仅持续几分钟,一直训练到孩子们能辨别榊原彩子选择的所有14首和弦为止。当所有孩子都完成训练后,榊原彩子便会对他们进行测试,以观察他能否准确说出单首和弦的音高。完成了训练之后,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并且可以准确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单曲的音高。
按照之前的认知,大约每1万人中才有1人具有完美音高,但是参加榊原彩子研究的那些孩子,却个个拥有,这项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完美音高的认识。这显然意味着,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恰当的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
再回过头来看莫扎特,莫扎特的父亲本身就是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在莫扎特4岁时父亲便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及其他更多乐器。莫扎特幼年时接受的训练,和通过榊原彩子的培训课程的那些孩子相比,强度更大,时间也更长。所以,莫扎特的完美音高,与其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倒不如说是通过训练发展而来的能力。
2.对“天才”的认识
不可否认,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存在天才,他们就是做的比其他人都好,比如音乐领域的莫扎特、篮球领域的乔丹、高尔夫球领域的泰格·伍兹。人类对于天才和天赋这一类现象的研究,经历了很长了时间,中间甚至还走过弯路。
最早的时候,科学家相信,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带有一些极其固定的回路,而这些回路决定了我们的能力。有的有音乐潜力,有的有数学天分,有的善于经商。那些天才,都是偶然间在合适的时间发觉了自己的那种能力,加以适当的训练,使那种天生的能力变得更强大。与其他没有这种基因、这种脑回路的人相比,经过同样程度的训练,自然他们取得的成就更大,于是就成了世人眼中的天才。所以,那时候科学家对于天分的认识是:天分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由基因决定。如果你天生就不具备适当的基因的话,练的再多,也无济于事。
这种观念发生变化是在20世纪,科学家对大脑活动及记忆的研究进入分子机制。下图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坎德尔的重大成果,他发现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机制层面上的不同。短时记忆涉及到细胞之间突触传递的临时改变,而长时记忆是突触联结发生解剖结构上的实质改变,这一重大发现奠定了记忆的神经机制基础。
这一发现意味着,大脑比我们想象的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给大脑适当的触发因子,大脑会作出响应。神经元之间构成新的连接,甚至能长出新的神经元。表现在宏观层面上,就是前文所说的天生的脑回路是可以改变的,正如榊原彩子的实验所揭示的那样。所以,训练和学习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学习变成了发展潜能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创造自己的潜力。
相关的研究结果也反映在那个时期的书籍中。许多作者在他们写的书中认为,过去我们一直过于高估了天生才能的作用,低估了诸如机会、动机和努力的价值,所以不少书都在大谈特谈努力的重要性。比较出名的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训练一万小时,任何人都能成为天才。
但是,仔细斟酌一下,不难发现,“一万小时定律”又过于极端了,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光靠真诚的愿望和刻苦的努力,就足以提高了。“只要你努力朝前奋进,练习够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为天才”。这明显与事实相悖,论练习时间的话,在街头边下了一辈子象棋的人肯定下不过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少年棋手,主观能动性并不能决定一切。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有的练习能提高水平,有的练习却不能?什么样的练习才有效?至此,科学家的研究终于进入正轨,什么样的练习能提高水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正是《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作者试图回答的问题。
3.对“练习”的认识
为了让自己达到优秀,自古以来有无数人尝试了无数的方法,各不相同,甚至你去问那些最终变得优秀的人,他们自己都无法准确说出自己比其他人特殊在哪里?
本书的作者从一个比较新的心理学领域中找到了答案,这个领域是“专业特长科学”,专门研究各个行业或领域中表现最突出的人们。作者的任务就是观察不同行业的天才,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最后总结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原则,给它命名为“刻意练习”,本质上属于逻辑学中的归纳法。
所以,你要明白刻意练习原则并不是作者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作者总结归纳后得出来的,这些方法早就在不经意间被人们所用,从几百年前的莫扎特到今天的中国女排,都在使用这些方法。而作者只不过是第一次从各个领域中把他们抽象出来,总结为一个统一的原则——刻意练习。所以,这个原则的效果就不用怀疑了,他们就是天才们早已使用并亲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4.天才都是练出来的
最后总结一下发现,科学界对天才和天分的认识算是比较彻底了。天才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他们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获得,但这种练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刻意练习规则。这个规则简单点说就是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今天这第一篇读书笔记并不会细讲刻意练习的具体法则,只想让各位读者建立这样的信念,天才和天分并不神奇,不必被那些天才所吓倒,他们只是运用了正确的方法来练习,从而发展了自己的某一项能力。如果你以同样的方法来练习,假以时日,也能获得和他们同样甚至超越他们的能力。
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因为:
“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如果这篇文章已经引起了你的兴趣,很想知道刻意练习的规则到底是什么,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如何应用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请期待下一篇笔记。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