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公园看到这位老人了。每次,她都一个人坐在栏杆那里。
这次,她穿了一件浅蓝色花上衣,黑色裤子,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手里拿了把蒲扇,不时摇两下。
看样子,老人大概有八十多岁,微微发福的脸被晒得黝黑。她一直安静的坐在那里,眼睛定定的看着一个方向,眼神里有说不出的静谧,满头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
栏杆后面的几个桌子和乒乓球台上,挤满了打牌的人,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老人就像没听见一样,头都不曾动一下。
我暗暗揣测,她到底在想什么呢?
是在追忆过去的时光吗?是在想她年轻时候的美好,还是在怀恋许久不见的老朋友;是在回忆她和丈夫间生活的点滴,还是在思念她的儿女及孙男娣女。也或者,就是在发呆而已。
旁边忽然一阵喧闹声,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的在打闹追逐,飞快的跑过去,带起了一阵风。
老人侧过头,看了一下,摇了几下蒲扇,很快又把头转到原来的位置,布满皱纹的脸微微动了动,眼睛又望向一个地方。
我顺着她的眼睛看去,是一棵合抱粗的龙眼树。老人看起来像是本地人,深深的眼窝,颧骨有些高。难道这棵树上隐藏着老人的什么故事?她是在回想这个地方几十年前的模样吗?是在想那些熟悉的街坊邻里,想大家一起农耕打鱼的日子吗?
老人那满脸的皱纹,沟沟壑壑,分明写满了故事。
时代变化得这么快,这个十年前还偏僻安静的小山村,因着深圳的高速发展,如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本地人大多已移民香港或国外,剩余者寥寥。
老人是对这急速的变迁有些困惑和不适应吗?置身各种口音的普通话中,移民仿佛才是深圳的主人,本地人倒更像外来者。
如果是这样,我大概能理解老人的心境,当初我奶奶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孤独,当老伴和身边的同龄人相继离去后。她也努力的想去跟上社会的节奏,却又力不从心。每次和奶奶聊天,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过去那些老日子,一遍又一遍。
看我站在那里不动,闺女有些不耐烦了,拽着我要去玩双杠。于是,我俩手拉手离开了。
回头看,老人依然静静的坐在那里,好像一尊雕塑。
在公园里,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都很安静,熟识的就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也有落单的老人独自坐在一角出神。孩子们则好动而喧闹,奔走在公园的各个角落,极力想摆脱妈妈的视线。
这一老一少,一静一动,处在人生两端的两类人,在时空里相对,一个刚迈向新生,一个则在跨向死亡。
孩子们喊着“爷爷奶奶”,摇摇摆摆的走过,老人们则绽放出缺了牙齿的笑容,用力地挥挥手。
我暗暗想:等我这么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当身边熟悉的人一个个离去,我又会怎样打发每天的时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