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博一笑
——我记忆中的几个“第一次”之拌疙瘩
张范津
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便一路向前,朝着一个个第一次走去。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道必答题,有的只需口述,答完即止,有的则需“笔墨”,留痕留迹。而对于每一个“第一次”,如人之所见汹涌澎湃的海浪,苍翠峭拔的大山,初次看海的人会感到惊心动魄,初次见山的人会发出“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感叹,可常在海边、常在山间生活的人则又无动于衷,偶尔被一架广角摄入,或许就成永恒的风景……
——题记
疙瘩汤是一种具有普适魅力的美食,南北各地都受欢迎,我第一次主厨就是拌疙瘩,而且年龄很小,也就是八九岁。不过说实话,这道美食当年还真的没有做美。
那年正在上小学二三年级,因为个子长得比较矮小,比我们家大灶火的锅台也就是高一头多,踮一踮脚尖探着头才可看见锅底,掀开被水蒸气润透的五印锅锅盖感到费劲。
那是秋末冬初的一个周日,院子里的地面上笼着一层薄薄的轻霜,妈妈和哥哥早早的就下地拧花柴去了。这么早去,为的是早晨地里潮,拧完花柴后好把花叶搂起来,不然太阳一晒,再搂花叶就碎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一下解释。
“花柴”棉花的秸秆,拧花柴就是拔棉花秸秆。在上世纪的人民公社时代,生产队地里生产的东西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才能分给社员,分粮分菜,连麦秸麦茬、高粱秸、玉米秸、花柴等柴火也全都是按人分配的。以便生产队能尽快腾地,农户能解决部分做饭烧柴的问题,一举两得。拧花柴是个体力活,我肯定干不了,妈妈说,你在家里看门吧。
那时候的学生是很少有作业的,疯玩了半晌后,忽然想起了午饭的事,若能把饭做熟,让妈妈回来后吃个现成饭,她肯定高兴。做白饭(小米粥、玉米面粥)不显手艺,做咸饭(饺子、焖饼、面条之类)又不会,回忆了一下妈妈拌疙瘩的场景,觉得这个技术含量低,容易操作,于是就着手干了起来。
对于这次主厨的信心主要源于平时的帮厨。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贫家孩子,我也是较早参与家庭事务的,当然侧重点是在帮厨上。生产队队长一敲钟就得上工,饭只做了一半怎么办,我来收拾残局,再添几把火,饭就熬熟了。有时候中午做饭炒菜,一个人连看锅再烧火忙不过来,也喊我搭把手。特别是烧煤的铁火炉,不拉风箱一会儿就灭火,我也得补台。一来二去,耳濡目染对如何做饭也就略知一二了。
掏灰,把灶火中早晨做饭烧火的柴灰掏出来。添水,往锅里添上煮疙瘩的水。和面,调和拌疙瘩的面糊。生火,烧水。程序规划应该是合理的,前期进展到也顺利。谁知关键环节却出了问题,不知和多少面,不知水面比例,水对面,面对水,几个回合下来,锅台上、锅盖上全是面糊了,再加上做饭之初掏灰时蹭的锅底灰,脸上、身上黑一快白一快的。尽管费劲,总算把疙瘩拌到了锅里,盖上锅盖一阵猛烧,正在高兴之际,感觉一股糊味儿弥漫,使劲掀开锅,满锅里是冒泡的粥柱。坏了,没豁楞锅,忙拿舀饭勺子豁楞了一会儿,把粘在锅底的糊锅巴豁楞下来,才算平息了开锅的强烈反应。切葱花,放盐,把瓶儿里的一个香油根儿也倒了进去。看看锅里以“面粥”为主疙瘩为辅的疙瘩,总觉得没有妈妈拌的疙瘩那种麦黄色,我又想当然的加了两次酱油增色,再一尝,疙瘩“齁”了。心里立即惶恐起来,总预感妈妈回来后,看到这些被祸害的东西会揍我一顿,我提心吊胆的准备着挨揍。
妈妈哥哥回到家都晌嚯错了(中午12点到1点之间),满脸满身的泥土述说着他们的劳累,我马上故作殷勤,端上疙瘩,迎接大考。见我端上饭来,妈妈眼前一亮,那个高兴劲儿真不亚于买彩票中了大奖。连手都没顾得洗,就和哥哥端碗吃了起来,哥哥吃了一口就放下了碗,刚想说什么,被妈妈截住了,妈妈则边吃还边夸我。我一直惶恐的心才算落了地,甚至想,拌疙瘩是否就应该这样?以前的惶恐是杞人忧天?以至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骄傲起来。
后来再看妈妈拌疙瘩,才知道了以前自己的自信多么可笑。领悟到,原来拌疙瘩看似简便,其实还是有相当技术含量和知识内涵的。
拌疙瘩从汤质分,可分为清汤疙瘩和浑汤(稠汤)疙瘩两类。从质地分,又可分为水润疙瘩和布缕絮疙瘩两种。
拌疙瘩的技术关键是在“水”和“和”上。
拌清汤的,要一次多加些水,搅拌成用筷子能挑起的稠糊,愿吃口感硬些、劲道些的,就和的稠一些,否则就稀一些。待水烧开后,用筷子顺着和面的盆边往锅里拨,一次拨的面糊多,疙瘩就大,少就小。再开锅后疙瘩浮起来,煮两滚儿,就熟了。清汤疙瘩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把面糊和的尽量稠一些,待锅大开后,一次倒入开水中,随即用勺子把成团的面糊铲碎,根据喜好铲成或大或小的疙瘩。这样拌的疙瘩劲道、汤清。不过这种做法要求火必须急,手必须快,否则面糊成坨,就不好吃了。拌浑汤的,就是把拌疙瘩的面糊百分之八九十下锅后,再往盆里稍加一些水,把剩余面糊稀释成勾芡的水淀粉状,待疙瘩浮起后倒入,再开锅,疙瘩汤就有粘稠感了。不论清汤还是浑汤,这样拌的疙瘩都是水润疙瘩。
拌布缕絮疙瘩,在用水和“和”上更讲究。加水的要领是,少加、慢加,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至盆中形成被面粉薄薄裹着的小面絮或小疙瘩即可。水烧开后,将拌好的面絮疙瘩下锅,迅速搅动。这样拌出的疙瘩多片絮状,小、散、软,汤汁薄稠,布缕絮疙瘩是拌不出清汤的。
至于是否炝锅、是否放盐,是做西红柿疙瘩汤、油菜疙瘩汤,还是排骨汤疙瘩、羊肉疙瘩、海鲜疙瘩等等,只是因口味而异,菜品不同罢了,但拌疙瘩的方法是一致的。
2021年2月9日10:43:50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