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夜,骤冷,一月末的气温仍然是呵出一口气还会如袅袅炊烟般在眼前缭绕着……
“姑娘,下楼看月全食啊——”
我爸挑着眉,配合着满是期待的语调,以至于他那眉梢下的褶子都密集可爱地挤在了一起,好像两把迷你版的纸折扇。
“太冷了呀,我等着看网上的动图就OK了。”
“可是下一次全食就要等到十五年后咧!” 他说这话的时候,手里早就准备好了望远镜,话说这还是他当年登长城时用过的,意义非凡。
秉承着怕冷和怕麻烦作为扼杀我热爱生活的恶源之一的原则,外加我爸眼里闪烁着孩子般期盼的光芒和“万事俱备,只差我点头”的状态,最后还是加入了他的“看月食小分队”,向楼下院子进军。
楼下人不多,却很热闹,抬头时,也只剩一颗细细的牙儿在变淡变暗,我和我爸也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争抢着唯一的望远镜。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老师总会留一篇应景的作文。而我记忆里的中秋,无非就是持着一块尝不出馅料的月饼然后呆呆的看着这乌漆墨黑的夜空里最亮的“盘子”。没有感触何来有感而发,结果全班同学的作文几乎像是同一流水线上批次生产的产品:看了月亮、吃了月饼。
同样是是十五的今天,也是满月,俗称“望”。
无论十五的月亮是十六最圆还是十七最圆,都是由古至今所有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无限寄托。
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我们拿着手机,无需经过一系列的着装、内心波折就可以看到一颗卫星自由地进行着它的天体变换。我们犹如隔岸观火般看着月亮由明变暗、由盈变亏的跌宕内心活动。
隔着屏幕的所有紧张激动的心理活动,都不及一句“我们一起下楼看月食吧。”
哪怕只是简单的十分钟,那也是放下手机,舍弃电视剧、少打一局游戏只属于家人朋友的十分钟,甚至看月食的时机都成了彼此交流的一个契机。
刚刚在楼下时,突然很想飞奔到奶奶家的院子,那是乡下的院子,到了晚上,没有一盏多余的灯,夜空里真的都是璀璨的明星。多抬头仰望夜空,它值得我们仰望,因为和每一颗星的相视都是它走过几百甚至上亿光年的“为你而来”。
所以,一亿光年到底有多远?
今夜的答案,也许就是和重要的人站在一起,不怕冷,抬头看看卫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