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心灵捕手》中,主角威尔在数学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也无比地热爱数学,但却始终不想进大学深造,成天和自己的朋友厮混在一起。蓝勃教授和桑恩教授不忍看其埋没自身才华,费劲心思帮助他打破自身枷锁。但哪怕一直到影片末段,威尔还是选择要和自己的老友一起在工地上搬砖。
威尔以为,自己去到工地和好友们一起工作好友们会很开心,因为比起自己那该死的天赋,他更在意的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但在工地上,他的挚友查克却与他吵了起来。
“你以为这样我们会很开心吗?” 查克质问威尔,“你知道我们等你善用自己的天赋等了多久吗?”
威尔如梦初醒,彻底打破心灵上的最后一道枷锁,重新出发,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威尔的最后一道枷锁,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内疚感,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 “幸存内疚”(Survivor guilt)。通俗点讲,“幸存内疚” 就是当自己过得比朋友好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内疚的情绪。
一般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到幸存内疚的感觉。考试的时候,假如你的成绩比平时与你成绩相仿的朋友高上许多,面对 TA 的时候你多少会觉得有点不太自在,甚至难堪。
当然我们不仅可以是幸存内疚的感知者,我们也可以是幸存内疚的触发者。
我刚毕业找到工作的那时候,会逐一向和我关系密切的朋友报告。他们很多都是我的同级生,说到薪资的时候,那些拿到薪资比我低的朋友很爽快地就把自己的薪资说出来了。但我更多的朋友会突然就变得很扭捏,需要我花一番功夫软磨硬泡才肯告诉我 TA 的薪资是多少。
在那段被数字疯狂伤害的时光,我总结出了一个规律,你在问好朋友薪资的时候 TA 越扭捏,TA 的薪资就比你高得越多。
那些薪资比我高的朋友会不好意思,也是因为 “幸存内疚”。
◆幸存内疚 ◆
幸存内疚还是一个很年轻的概念。它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时候由一群对退伍老兵进行心理治疗的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并提出的。
在战场上失去了战友的老兵很容易受到幸存内疚的困扰,他们会觉得,假如当时自己与战友互换守备位置,或者自己的掩护做得再好一点,战友就不用牺牲了。然而事实上,他们与战友的牺牲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他们也无需对战友的牺牲负责。但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不应该让战友牺牲,不停地自责,引发深深的内疚,最终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幸存内疚严重的退伍军人会想要通过自杀来赎罪,以逃避心中的内疚感。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幸存内疚” 不仅会在军人失去战友的时候出现,普通人因意外失去亲友时也有可能出现幸存内疚。再到后来,他们发现只要你的生活过得比亲朋好友要好,你就有可能会受到幸存内疚的困扰。
总的来说,幸存内疚就是指当你的境遇比身边的亲朋好友要好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不对,认为自己应该和亲朋好友们处在同一种境遇。
幸存内疚很特别,它与一般的内疚情绪不同。一般常见的内疚情绪有两类:你做错了所以感到内疚;你没做应该做的事所以感到内疚。而幸存内疚则是原因不在你,你却感到了内疚。
◆认同感 ◆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从 “内疚” 这种情绪讲起。我们之所以会内疚,是因为我们违反了自己内心的准则,这些准则可以来自自己对自身的要求,可以来自家人,也可以来自社会。而我们之所以会形成这些准则,又与认同感挂钩。
我们在婴儿时期就被教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获得父母的赞同。如果我们做得好,我们的父母会夸奖我们并对我们给予肯定;如果我们做得不好,父母就会表露出失望等负面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父母的爱和认同更重要。小孩会不停地纠正自己的言行去获得父母的认同与赞赏,长期以往,我们就形成了希望通过自身言行去获取他人认同的想法。
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我们会做一些他人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以博得他人的认同。不知道你有没有试过在买一件衣服的时候考虑到假如别人看到自己穿上这件衣服别人会怎么想。假如有,想要获得别人认同的这个想法已经影响了你的购物选择。
我们内心渴望获得认同,而且这种渴望从小就被种在我们心底,根深蒂固。
所以当我们说出一些错的,或者别人不认同的话的时候,获得认同的需求就变得更加地强烈。哪怕不认同你的人不是你的父母,接收到不被认同的信息本身就会激发你想要获得认同的欲望。我们会追逐潮流,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获得认同感。
当然,不同的人对你的意义不同,你想要获得他们认同感的欲望也不同。普通同学的认同感和父母的认同感比起来,自然是父母的认同感更为重要。
内疚,就是我们觉得别人不认同自身的时候产生的感觉。
而我们判断别人认不认同自我的基准源于我们自身成长历程、家庭、社会的影响。
每个人的内疚准则都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觉得隔三差五就得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而有的人则觉得没有必要,只要对家庭有贡献就行了。当然我们的准则也会有相同的部分,那部分是社会上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给家里打电话 ◆
之前我们说了一般的内疚分为两种:做错事所感到的内疚和没做该做的事感到的内疚。这两种内疚很好理解,我们简单地举一个给家里打电话的例子:
这个例子源自我自身,我父母在广东,我在北京工作。我觉得作为一个儿子嘛,时不时得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爸妈,叨叨家常。这个时不时具体地说是 3 天左右得打个电话,可工作忙呀,一忙起来很容易忘记给家里打电话。
每次发现自己忘记打电话了我都会很难受,恨不得立刻打一个电话回家。这是觉得自己没做该做的事引起的内疚。同样是打电话这件事,有时候工作压力大了,和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忍不住要掺杂一些负面的情绪,整个电话打得两头都不开心。我也会很难受,不应该将工作上的情绪带进家里的,这是觉得自己做错了引起的内疚。
可能你也发现了,上面的两种内疚其实能有效地给予我改变自己的动力,让自身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内疚,我会和家人保持联系,维系亲情。因为内疚,我会拒绝把工作的情绪带入家庭,让家庭更加美满。我们常见的内疚,其实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而幸存内疚则恰恰相反。
◆堕落的借口 ◆
幸存内疚是会拖我们后腿的。幸存内疚的极端例子已经可以牵扯到生命,退伍军人会受不了幸存内疚的煎熬而饮弹自杀。稍微缓和一点的例子如《心灵捕手》中的威尔,放任幸存内疚对自身的蚕食,自甘堕落,幸得挚友当头棒喝才得以解脱。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幸存内疚,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准则有了错误的判断,自以为自己变好会引起我们在乎的人的不认同,觉得自己要和自己在乎的人一样才能得到认同。
《心灵捕手》中威尔之所以选择回到工地搬砖,就是因为他觉得和自己的朋友一起搬砖,干体力活才能获得他的朋友的认同,而威尔悲惨的童年决定了他那几个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无可替代,所以威尔宁愿浪费自己的天赋,也要和几个朋友一起厮混。殊不知朋友们都期待他能走出阴影,追求自己的幸福。
当你进步到一个境地,比身边的人都要更好之后,再在进步的过程中遇到更大阻力的话,幸存内疚也会出来破坏你的成长。幸存内疚会让你质疑自己进步的正确与否,开始把原地踏步看作是自己。你会觉得为了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自己没有必要再继续进步。幸存内疚就成了你不再奋斗的借口,不知不觉中,你就会变成一架麻木的机器。
比别人好,不应该成为你止步不前的原因。而对你好的人,也不会因为你停下进步的步伐等 TA 而感到欣喜。
止步不前,不会让你获得任何认同感。
幸存内疚的发现其实揭示了人性本善,人会为他人着想,甚至可以为了自以为的他人的准则而放弃自己的前途。但事实上不是那样的,幸存内疚只是我们心中的错误认知带来的错误情绪,莫让幸存内疚拖了自己后腿。
◆我们都内疚 ◆
我们无论怎样都会感到内疚的。进步,幸存内疚悄然而至。不进步,又会对自己的不作为感到内疚。上面已经说了,幸存内疚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内疚,只要认清事实,弄清因果关系就可以避免。
但情绪这种东西有时候就是很不讲理的,内疚严重起来甚至还会剥夺你的理智,让你头脑不清醒。所以,我在这里给出一个解决幸存内疚的终极方案:分享,共同成长。
我始终坚信,上面这句话也是你我在新生大学相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