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我学了哪个知识点?(作答要求:选一个我们课程中你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详细展示,并标明出处)
如果你问我这是第几次发表文章,我会告诉你第三次。简单的问题,简单的回答,无时无刻贯穿着你我的生活。但问有问的分寸,答有答的讲究,这才是学问学答。
这是我从《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最近一节课的所思所答,如何问之有理便是这节课所讲,但如何答之有道难道也不是问之有理的延伸吗。
我将用如何答来告诉我自己如何问。
(2)我是怎样用它的(作答要求:用此知识点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说明哪些是需要保持的,哪些是坚决停止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一、哪些问题该答?
想必诸君的生活中有别人问你问题,我也无法避免。在回答时我们往往会不耐烦,发泄情绪,搪塞含糊其辞,甚至不愿回答。那是否是因为你我认为这种问题没有价值或者浪费时间?譬如几点,星期几的时间问题,是否能通过自己查看手机或手表便能解决;再譬如吃了吗,睡了吗,这些习惯性礼貌性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回答?
信息价值是问题的价值一方面,但不能完全决定是否值得回答。因为有时候问题不仅是信息的查询,因为我们是人,很多时候日常生活中礼貌性问题是表达了一种关心,或是寻求关心或是帮助,那我们不应该予以礼貌性的回复,以及应有的人文关怀吗?
当然生活中更值得我们回答的是学术问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彼此的学习工作上的难点。因此,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
对于理性和感性的问题都能清晰分辨,细致地考虑,再作出自己答案。
二、如何抓住问题的重点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如何问有价值的问题,作出针对性的问题)
当我们回答问题尽量要有依有据(为何是尽量,因为世上有太多问题我们无法回答,例如为何两个人会相爱会在一起)
课上老师将问题依据分为三类,那么回答也应该笼括这三类。
A类:个人经验,小道消息,公开报道。个人经验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作为依据回答,而小道消息和公开报道反而由于其真实性存疑,在没有真实的保证下,应该尽量避免。
B类:目击者证言,在我们作出目击者的回答时,应考虑我的回答是否涉及相关利益,我是为了事件真相的还原,还是为了其它利益,还有我是否受到影响(控制,在当今世界,在别人的话术之下例如电视剧《Legal High》人是可能作出自己实际没有经历的证言),名人证言和专家意见更要经过思考才能出现在我们的回答中。
C类:实验,统计资料,调查,研究综述。这一类都是要能让对方看到确确实实的结果,所拥有的事实证明越多,越能让对方信服。
(3)我还想怎样用它(作答要求:设想新的应用情景,为实际应用做准备)
无论何问何答,我们多应该多问多答,敢问路在何方,最好的答案是继续走下去继续问继续答。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还是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意问题和回答的“道”“理 ”,看问题看回答会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