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发生的故事:
馆里有个穆斯林的小妹试穿了一件黑色的旗袍,出来时却不买了,因为袖子手工珠链拼接的地方断开了。我刚好在店里,店长拿着衣服给我看,我的第一反应是(怀疑,惯性思维):客户试穿时把手工链扯坏了!于是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可能,每个款来货时我都检查过,应该是试穿的时候不小心扯断了…… 让小妹补一下就好了。” 顾客反驳:“这个不是我弄坏的,如果真是我弄坏了,这质量也太差了。”情绪升起(不安全感产生),我感觉到了对方对产品的质疑(对我的质疑),于是我采取了隐形攻击:“小许,以后这些手工款式的衣服尽量不要让客户试穿,很容易弄坏,真的特别有诚意买才可以试穿,一般可以度一度胸围和臀围就知道穿不穿得了……” 结果:衣服补缝好了,客户没拿,做了一会就走了。
对方否定产品对质量产生质疑时,我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产品是好的(我是优秀的),为了对抗这种不安全感(恐惧),消灭这种危机,我选择了攻击对方(尽管它是隐形的),使自己免于陷入困境,但也同样失去对方的信任,甚至造成了伤害,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对的(所谓的真实),没有看到真实的对方!事实的真相!造成了客户与金钱的双重损失(双输)。
2、跟随当下的故事探索到,我有怎样的童年伤痛?这些伤痛、信念,在过往生活中各层面,是如何重复的?
6号的模式,印证真实的惯用伎俩是:怀疑和试探,甚至直接攻击,逃不过对方妹妹那无辜的眼神,昨日忙着公司聚会,今日傍晚开完家长会跟自己呆了会,梳理了一下,清晰的记起拆包那会是有1件有袖口有质量问题,那会还想着发给工厂投诉一下,结果后面一忙,就搁下给忘了…
真相是:这件衣服确实存在着质量问题;我的投射与当下无关。客户只是表达和选择,而我的头脑进行了演绎和投射,看不见真实的对方,单方面的证明我是对的,当下可以做出的选择是:寻找第三种可能性,承认错误,诚实面对自己。头脑玩的小把戏,瞧,我看见你了。
生活处处皆修行啊,坦白自己的感觉:挺好!再忙也要给自己一个空间,短暂的回到当下,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不是圣人,也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