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回家的前一天晚上,我姐11点半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是不是因为你回来所以睡不着呢?
瞧瞧,这就是姐妹。有时吵吵闹闹有时意见不合,但分别两地多时之后再见面前,心里那只蛰伏的小怪兽也会突然惊醒,扑棱棱抖着身上的毛撒个欢。
回到家躺床上休息时,身高已经一米八的小外甥放学回来,竟没有像以往那样打招呼说:姨,你回来了。而是小巨人一样地俯视我说:Hey,girl。惊得我立马坐了起来。接着他就“姨”“姨”地叫个不停跟我说着学校里的事。老妈悄悄笑着对我说:因为你在,他才这么多话。
中秋当天晚上,饭桌摆在小院中间,老妈摆好祭月的水果、月饼和饺子,点上香,开始用一人的虔诚之心祈祷全家人的福气。之后,我把院子里的灯打开,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一边吃饺子一边话家常。我说:在院子里这样吃饭感觉可真好。我姐说:那是因为你在。
今天早上我刚醒,我妈隔着墙就问我还有几天就要回杭州,我爸说还有七天呢。我妈说:哦,我还以为有四天就要走了呢,我在想还要给你做些什么吃。早上喝着玉米番薯粥,我跟我妈说就多熬点粥,吃点粗粮吧。我爸立刻接话说:中午做葱花玉米饼。我妈给我个眼色,说:那是因为你在。你要不回来,他平时都不让我做,说那有什么好吃的。
对,那是因为你在。
离家很远的人,不论是在外求学还是工作或是已经在异地安家落户,都会有这样相似的感受吧。难得回一次家,自己或多或少地会变成家人聊天的中心、计划的中心、气氛的中心,即便有时候这种中心位置会因某些话题的谈起而让你觉得有点压抑有点想逃哈。还好我现在也不那么想逃了,反倒希望常回家看看。
这两天看了连叔写的关于父母和孩子的两篇文章,一篇叫《父母是孩子进步最大的阻力》,另一篇叫《我爱普通的你》。看着文章底部那几万次阅读、近千个赞赏和不同的读者写的长长的留言,我心想这世上得有多少人想到父母想到孩子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声叹息一声呵呵。又有多少人纯粹是因为看到年龄在父母身上的痕迹而说服自己完成双方在观点、在意愿上的和解呢?
在《我爱普通的你》中,连叔又说“如果你自己很普通,那得接受孩子的普通,TA无义务替你实现人生的遗憾。如果你自己很优秀,那更得接受孩子的普通,有你的协助,他仍然无法优秀,那更说明他确实无法优秀。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仍然接纳自己,这样才不焦虑。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爱TA,这样TA才不焦虑。”
怎么说呢?作为连叔的粉丝,自己已经断断续续跟随他的文章十多年。在自己情绪低落到底的那几年朋友送了我一套《我爱问连岳》,共三本,其中的文字不仅让我在自我心情调解上很受益,而且打破了我对一些事情的固有看法。挺好。
如果你是孩子,希望你没有背负着替父母实现人生遗憾的心理枷锁。
如果你是父母,希望你没有把父母曾经套在你身上的、给你造成心理压力的期望再套给自己的孩子。听说这样的故事很容易重演。
愿节假日你愿意回家,轻轻松松,舒舒坦坦。
愿节假日那个家让你愿意回,没有害怕,没有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