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回老家看看了,是否也会时常梦见那片故土,那片哺育了你的地方,中国人大多故土难离、安土重迁,所以老了才讲究荣归故里、落叶归根。
但这个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区域化、一体化高度融合,无数的年轻一代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大城市的包容性让他们轻易融入城市的快节奏,朝九晚五忙碌的生活让人们很难再常回家看看。
身处异地的人们总会有很深的乡土情结吧,因为根在那里。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从小到大熟悉的一切,有青山、河流、田野,有邻里亲戚、七姑八婆,最重要有老爹和老娘,这些组成了我年少的记忆,永远在我心中占据最特殊的位置,那是难以割舍的故乡情。
还记得大一新生报道临行前,行李箱里被家人塞进了奶奶纳的鞋垫,山上采的各种中草药,自家果园里种的梨,白水煮的鸡蛋,最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几个泥球。
其实当时带上泥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去到外地后会水土不服,家人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相信家乡的泥土冲水喝可以有效缓解水土不服的症状,可是否有效到了也没有机会去验证,只是那几个泥球被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摆放了很久很久之后才舍得扔掉。
远离家乡的人,都会对家乡的一点一滴怀有深深的眷恋。它可能是一道家乡才吃得到的菜肴,可能是小时候玩耍的纸方块和玻璃珠,可能是雨后田野里独特的清新气息,可能是老学堂前八月桂花的芬芳,可能是春燕在屋檐下筑巢时欢快的叽叽喳喳声,可能是农忙大人们收割稻谷时忙碌的身影。。。。。。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猜每个独自身在异乡过过团圆节的人都深有体会吧,窗外的热闹跟自己无关,那种热闹喧嚣映衬下的孤独感会愈发强烈,本来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却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靠“明月寄我思乡意”,借问“何时月圆人团圆”?
每个在外的游子都需要忍受背井离乡的孤独,孤独不是因为缺少朋友,是因为对亲人的思念被距离拉得格外的远,因为一个人在外打拼,没办法得到家人的护佑,因此而承受的心酸与苦楚,家是避风港,远行的船往往在经历风浪的时候最常想起那片安详。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眷恋故乡,不止因为生长在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更是因为生活在那里的父母家人。有多少人由于父母故去就很难再找到回归故里的理由,似乎那片深深的故乡情也一起埋葬了,再回去会显得牵强。
其实那片土地上还有很多熟悉的元素,有跟随小时候一起长起来的记忆,但由于亲人的离散,回去了也再找不到曾经的归属感,站在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上活脱脱一个外来主义者,因为曾经的家不在了,所以家乡变成了故乡。
因为外婆去世很多年了,那里的很多东西也就逐渐荒芜了,变化越来越大,外迁人员越来越多,很多曾经熟悉的记忆点被覆盖、变模糊,每年能固定回去的时间点也只剩下了清明节,每次回去总希望能拾起些什么,可每次回去又很匆匆。
记忆的回溯总跟不上时间的步伐,每次离开还是能从妈妈、舅舅、姨妈们的眼神中看到不舍,只是这片故土再也给不了他们常住下去的理由了。
我来自一个小山村,那里有翠峰、溪流、田野,人们劈柴、喂马、劳作,日出拥抱太阳,日落升起炊烟,时而安静祥和,时而热闹非凡,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我记忆中的天堂,虽然离的很远,也难得常回去看看,好在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我仍唤作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