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都有着同一种烦恼——“脸色蜡黄,皮肤差”,整个人看起来老了好几岁,其实,气色的好坏真的是个内外兼修的大学问。不仅外在气色、面子需要精致呵护,内在保养更是个大学问。气色、面子其实是我们身体内在机能好坏的外在反映。气色不好有可能是你身体。红颜易老,青丝易改,所以更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守护健康和美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最影响我们女性气色的问题呢?
1.脸色差的七大原因
(1) 熬夜、失眠、睡眠质量不好:
我们常说“睡美人”“睡美容觉”,睡眠真的是女性美容养颜、气色好的第一利器,只有睡好觉才能有好身体、才能有好脸色。大家也可以试想一下,有没有见过一位常年失眠、熬夜的女人会美丽健康。
(2) 辛劳过度:
生活作息不规律、紧张、压力下,使得肌肤的代谢变差,肌肤角质不易更新,白天累积的色素沉淀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脸色黄、气色差,甚至斑点、皱纹在脸庞浮现。
(3)缺乏运动
长期喜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4)生活习惯不当:寒湿侵袭
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体。
(5)饮食不节或过度减肥:
饮食不节,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口味重的食物,或过食冷饮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痰湿聚集体内。
或者过度减肥,和化妆同样受到追捧的是减肥,怕胖而过分追求低脂饮食,吃得太素使皮肤干燥,诱发皮肤早衰,因为脂肪是保持健康皮肤不可或缺的营养素。而错误的节食减肥,使体内的脂肪不足,由于脂肪为合成女性荷尔蒙的主要成份,一旦缺乏脂肪,将导致女性荷尔蒙不足,引起月经紊乱,甚至停经。不正常的停经会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造成卵巢功能早衰。
(6)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低落:现代女性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紧张压力引发自律神经失调、内分泌失调,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女性荷尔蒙不足,促使更年期提早报到。
(7)年老久病、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
2.如何让自己在摆脱化妆品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个好气色?
脸色反应五脏健康,导致面色暗黄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脾虚、湿重。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干燥而不喜欢潮湿,如果脾脏健康有力,运化功能强大,湿邪就不容易致病。相反,如果脾胃虚弱,湿邪则容易趁机侵入,就会出现便秘、脸色暗黄、口臭、浑身无力、小肚子常有胀气、身体浮肿、毛发粗糙易脱落等情况。
吃出美丽、吃出健康、吃出好气色
推荐健脾利湿食疗方:
白扁豆猪肉汤:白扁豆250克,猪腿肉15克,香葱适量,煲汤。
薏苡仁红豆芡实汤:薏苡仁、红豆、芡实各30克洗净,浸泡两小时,后煮半小时,再用焖烧锅焖五小时即可。
黄芪山药薏苡仁粥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清心安神。
材料:黄芪、山药、麦冬、薏苡仁、竹茹各2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黄芪、麦冬、白术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菖蒲薏苡仁粥
功效:清热化痰、祛湿解暑之功效。
材料:菖蒲15克,佛手10克,云苓30克,薏苡仁60克,大米100克。
制作:把薏苡仁、大米洗净,将浸泡好的陈皮、菖蒲、云苓入净布包起,煮粥,待熟后拌匀即可食用。这也是一道平日可吃的保健粥。
化痰袪湿消暑汤
功效:清热化痰、祛暑利湿。
材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米、佛手、菖蒲、莲子各等分适量。
制作:将上述材料加入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煲亦宜,食用。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本品可健脾,益气,利湿。
赤豆鲤鱼汤:将活鲤鱼1尾(约800克)去鳞、鳃、内脏;将赤小豆50克、陈皮10克、草果6克填入鱼腹,放入盆内,上笼蒸熟即成。
本品健脾除湿化痰,疲乏、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胸闷眩晕者。
3.外养“好气色”美人计: 疏通经络好气色
经络广布于人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微物质都是通过经络系统运送到全身每个部位的。只有经络保持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容润的肌肤。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必致停而为瘀,皮肤肌肉得不到气血濡养则面色无华,甚至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而影响美容,故中医疗法中均要遵循疏通经络,活血行瘀的原则,以求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六大健脾祛湿穴,教您远离黄脸婆
(1)血海
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和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的功效。
定位: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侧端上2寸。坐在椅子上,屈膝,手掌转过来,指尖向上,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拇指与食指成45°,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操作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此穴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轻柔按摩穴每侧3分钟。晚上9~11点再艾灸此穴,对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2)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点,因此按摩这个穴位不仅可以调节我们的后天之本——脾,还可以治疗先天之本的肾,还能疏肝解郁。而且肝脾肾三经与女性的关系最为密切,女性的很多疾病大都因这三条经络出了问题,所以,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就能统调三条足阴经,可以防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盆腔炎、腹泻、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一系列疾病,是妇科的“灵丹妙药”。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
操作方法:在每天上午9~11点,脾经当令的时候,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可以一只手的拇指在前,另一只手的拇指在后,弹拨式点按。弹拨时力度的侧重点是向下按,按到有明显的胀痛感为好。
对于体质虚寒者,可以用艾条“灸”三阴交,每次10分钟左右,以局部温热、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长期坚持可防治妇科病,强健身体。此外,临睡前艾灸此穴还有助于睡眠。需要女性注意的是怀孕的妇女不应该用这个穴位进行任何治疗。
(3)四白穴
归属于胃经,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按摩此穴,可以舒经活络、养颜明目、疏通气血。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双手食指略微用力按压四白穴,每次持续按压3秒,10次为一组,最好坚持每天早、中、晚各一组。
经常按压此穴位,可以使脸部肌肤变得细腻、白嫩,还可加快脸部血液循环,消除小皱纹,让皮肤有光泽。
(4)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操作方法: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10~15分钟为宜。
(5)丰隆穴:丰隆穴主要是化痰湿、和胃气。
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可以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只要是湿体质的人都可以选用这个穴位。
(6)承山穴:承山穴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
承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它能通过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按摩方法: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双手拇指用力点压,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摩2次,每次5~6分钟
艾灸常用6穴位 帮你健脾又祛湿
(1)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
取穴:需取时需俯卧位,在第11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
(2)胃俞穴
位置: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取穴:需取时需俯卧位,在第12胸椎棘突下,脊中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胃俞穴具有化湿气、消滞、理气、和胃之功用。它是胃气的保健穴,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可用于治疗主治脾胃虚弱、多食善饥、身体消瘦、腹胀肠鸣、胃痛呕吐等症。
(3)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取穴: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
作用:“三 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 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足三里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作用。
(4)阴陵泉
位置: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它位于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取穴:阴陵泉穴在我们膝盖下缘的内下方会有一个突起的骨头,沿骨头下方和内侧摸会有一个凹陷,此处为阴陵泉穴。
作用:阴陵泉和阳陵泉其实是成对的穴位,一个在小腿的内侧,一个在小腿的外侧。按揉此穴可以健脾利湿。
(5)水分穴
位置:水分穴属任脉俞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取穴:仰卧取穴,肚脐上一拇指宽处。
作用:水分穴之“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它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作用。
(6)神阙穴
位置:神阙穴属任脉俞穴,位于肚脐窝正中。
取穴:仰卧取穴,肚脐正中处便是。
作用:“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神阙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它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
以上诸穴可用艾灸灸3-15分钟,但需要特殊注意的是,神阙穴(肚脐处)的皮肤较薄,艾灸时应有家人看护以避免烫伤。
4.美颜是个细致功夫,养为本,颜为标。需要由内而外,补足气血,调和五脏。
面部为“诸阳之会”,人身十二经脉中的六支阳经均上连头面,是全身气血、阳气贯注的地方,也是神气集中的部位,面部表情、神态是神气表现的重要内容。
面部的肌肉、皮肤和五官既需要全身气血的滋养和濡润,也需要脏腑精气的上达。
在面部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如前额属心,下颏属肾,左颊属肝,右颊属脾,鼻部属肺。
《黄帝内经》说,五脏各有外候,与形体诸窍之间各有特定联系,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所以美容与五脏关系密切,五脏的失常就会引起容颜的异常和衰退。
同样,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容颜的状况。如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精神疲惫;气血瘀滞则面色晦黯,或有黑斑、雀斑等,表情呆滞。心气、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精怯气弱;肝血不足则两目无神,面色苍白;脾气亏虚则面色萎黄,浮肿虚胖,唇色苍白;肺虚失润,则毛发枯槁,皮肤粗糙少光泽,弹性差;肾阴虚则头发脱落,面颊瘦削,肾阳虚则面色白,颜色浮肿,两目失神等。
好气色佳品——膏方
(1)白术膏:炒白术500克用水浸透,煎煮后加入蜂蜜,炼蜜为膏,每天早晨用米汤饮服用,9-15克,忌生冷油腻,坚硬动物等物。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健脾以养血。
白术是益气健脾的要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可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对于饮食无味,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精神短少,四肢无力,面色萎黄,腰膝酸软,遗精虚损劳伤、脾湿下注,水肿,自汗,胎动不安。都有一定的功效。
此方出自《清太医院配方》非常安全有效。
(2)参地膏:西洋参60克 生地150克,茯苓300克,山药150克,蜂蜜100克
治法同上
服法:每天清晨冲服9-15克
大便溏稀的可酌情减少生地用量,或者在加炒扁豆300克
(3)参合养颜膏
北沙参90克,百合90克,生地90克,麦冬60克,当归6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阿胶60克,蜂蜜100克
制法服法都同上。
适用于月经量少、出虚汗,燥热,便秘的女性
(4)补气佳品——黄芪
黄芪膏——补气佳品
黄芪480克、阿胶60克,蜂蜜50-100克(按照个人口味)
如果感兴趣,可以再加入阿胶粉100克,熬膏补血更佳。 血虚中的患者可以加当归120克,和黄芪一起煎汤,气血双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