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想法,最终可能会导致行为上巨大的差异”。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吗?
这是《盗梦空间》里反复提到了一句话。对于父亲的一句disappoint,在柯布他们还没有潜入费舍的潜意识的时候,费舍一直认为父亲讲的失望是“你永远也成不了我”,于是他采取的行为,是满腹对父亲的仇恨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但当他知道父亲其实是对“你成为了另一个我”感到失望时,他心中对父亲的仇恨马上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父亲的拳拳爱意,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行为随着想法在一瞬之间完成了转变。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组长讲的6号人的防御机制——投射,不就是一个明显地将想法投射在行为上的例子吗。小乌龟心中一直有个念头,“父母是会趁他不在的时候将苹果吃掉的”,于是他就想方设法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最后果然如其所愿。前几天,我分享的《早遇到,并不意味早得到》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我向外投射“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局外人”时候,我就像小乌龟去等待证明其父母偷吃一样,也采取行动去证明“他人热闹与我无关,他人的成长与我无关”,不冒泡、不搭讪、不交作业,最后也真的成了可有可无的局外人。
然而,当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相信了组长所说的话 “我能写出有汁有肉的文章;我是内观深刻的人,当我输出一桶水时已累积10桶水输入”时,我相信了自己就是这样6号的人,相信自己有这种能力和特异功能,我的行为也跟随着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开始与社群产生互动,开始刻意练习写作,尝试去分享作业……成长,似乎就在转念之间开始。
破除防御机制
一念一世界!那从这个角度来讲,阻碍我们成长的似乎是不良的想法。那我们要更好地成长,改善我们的行为,是不是能够从改变想法,破除防御机制开始呢?当然,我们不能像《盗梦空间》那样潜入梦境,但我认为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逐步改变不利于成长的观念,或者是植入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想法。
哪个不是我呢,是不是第八行第二个。如果有人跟你说你错了,因为他找到的“不是我”在13行第14个,你会怎样?你们互相争辩,都指责对方是错的吗?从前的我,也是这样的,我电脑上显示的明明是这样,你怎么说我错了?直到我看到了和菜头的这篇文章,看到他用不同的手机展示出来的“找”字的不同位置。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自己手机上的显示效果才是“正确的”,别人的都是“错误的”呢?又是什么让我们默认觉得全世界的手机应该都是一样的呢?是想法!而这个想法可以用什么来破除呢?
知识!如果我们的脑子里有“不同的手机,屏幕大小不同,分辨率不同,字体大小不同。同样的几百个字在屏幕上排列下来,每行显示的字个数并不相同”的知识的话,我们还会那么固执地以为“别人就是错的,自己就是对的吗?”。
答案显然是—不轻易会!所以,不妨让知识更新想法。承认自己的经验、阅历、知识和智慧有局限,不断去掉“自我偏执”,在不赞同别人的同时,多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那么去想,清楚对方的思路究竟如何推导出的结论。
其次,可以让牛人帮助改变想法。比如我练习刻意写作,“我可以写”这个想法便是组长给我植入的。但前提是,这个人必须是你敬仰和相信的,这样,你自己的潜意识才会接受这个想法,从而付诸行动。
第三,可以让自己尝试觉察自己的想法。在拖延、狂躁、懒惰、发怒等行为发生时,给自己设置一个弹窗提醒,“我是不是认为大家不关心我,那我发脾气,是正在往人格的健康状态发展吗?”“我是不是认为大家不信任我,那我消极抵抗,能过上我想要的有趣生活吗?”我目前也正在努力尝试这个方法,但不是每次都能奏效,但我相信,反复练习,我是能够逐渐破解消极想法投射机制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的,我们的世界都是自己投射出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越来越多的正确想法投射出来,做越来越多正确行为,让更多成长在转念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