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节七天假期转眼就要过去了,心里却总觉得空落落的,意犹未尽似的,像少了些什么。心底里在期盼着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和更精彩的节目,理智却告诉自己,就这样了罢!
记忆里,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结束是在正月十五。二十多天的时间,变着花样的休息、娱乐。虽然名义上各单位没有放假,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在休息了。早早开始打扫房屋、蒸馒头、卤肉,连家里的水缸除夕日也是要挑满水的,只为大年初一可以完全放松的休息一天。到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前,母亲才让全家人停下手中的活计,一起围坐在沙发上,边吃水饺、边看春晚。母亲计划的很细致,不但准备了初一到初五吃不完的肉类和蔬菜,而且在心里列好了亲戚们来了要招待的菜样。我和姐姐妹妹早就穿戴一新,等待着十二点钟声的敲响,并相互比着谁能熬到最后睡去。事实上我们从没等到钟声敲响,早就睡着在沙发上了。
初一日,早上我们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拜年——要压岁钱,父母将已准备好的、崭新的一元钱,一人发给三、五张,我们兴高采烈的把压岁钱攥在手里、藏在书本里、床单下。这可是一年里唯一的零花钱,我们轻意是不会动用的。
初二日走外婆家。这是孩子们最争抢的差事了,子女太多,父母只能带一个去,孩子们谁都想去收压岁钱。因为外公外婆要发,一大堆的、叫不全名字的姑妈、舅舅都要发的,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二
参加工作以后,以前期盼的大吃大喝、新衣新裤、鞭炮压岁钱早已成了往事。想买就买时,却没有以前那种期盼已久才得到了的满足感。到了后来,钱包里的钞票没到手时就已经计划好了用途。控制了预算外的支出,也控制了膨胀的欲望,没有那想买、买、买的欲望,更没有那买、买、买带来的快乐心境。春节除了发压岁钱,更想安安静静休息几天。
然而几天下来,停了电视、开了手机,似乎一点也没轻松。时间在一不经意间悄悄溜走了,许多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假期已经结束了,上班就在眼前了。
七天的假期,从时间上来说太短了。匆匆忙忙中,来不及准备春节就到了;许多事来不及做,假期就结束了;马上又要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
从心态上来说,从工作状态中还没有完全转到放假状态中来。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压力还没来得及彻底释放,积存下来的负面情绪还没消解完毕,然而等心头积聚的阴云随时间一点一点消散时,假期却也一点一点消失了。同时,网络上的社交活动代替了面对面的社交,个人心理上虽更轻松更惬意了,却也失去了相聚一起谈天说地的快乐和相互交往带来的温暖。
三
春节年味的消失其实是由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带来的。社会在极速转型,我们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随之而来,代表传统农业社会特征的那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正在远去,就如同那远去的鞭炮声一样,渐渐成了记忆深处的一个印记。在传统农业社会里,春节是用一年劳作换来的安祥和欢乐。而在现代社会里,双休日割裂了春节的假期,长长的休息变成了一闪而过的双休,也把节日带给我们的无尽欢乐稀释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催生不出传统意义上的那个一年只满足一次欲望的春节。
春节的形式早就在悄然革新,在外聚餐、外出旅游、抢红包、微信送祝福…。虽然,春节静悄悄的,没有以前的张灯结彩、爆竹声声那么鲜明,但是,我们踏上了现代生活的列车,就不得不远离始发站的传统春节,只能在字里行间感叹着渐行渐远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