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将本单元画为一张思维导图,在其中标注尽可能多的细节。要求分两次画:第一次完全凭自己的记忆,用黑笔或蓝笔;第二次可以查阅笔记或课件,用红笔补充。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应用“知识可视化”原理的两个案例,要求提供具体图像或动画(可以是网址、也可以是截图)、以及使用心得或学生反馈。
案例一
b站 小初高知识课堂 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无处不在》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事理说明文中的一篇。作者阿西莫夫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板块是什么样子,大陆如何漂移,泛大陆板块如何驮着上面的恐龙漂移,从以往实践看,学生在头脑中无法想象,也无从理解。b站小初高知识课堂,把知识变成趣味动画,在《恐龙无处不在》的视频中,以动画展示了泛大陆驮着上面的恐龙分离漂移的情景,不用老师说什么,看到动画,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案例二
b站 一则动漫 《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语文下册是古诗文单元,这一单元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文也许属《送东阳马生序》了。文章太长,不容易理解,又像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语重心长的讲大道理,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学生没有感受,还要背诵第一二段。怎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读课文理解文意环节,我选择了b站一则动漫的动画版趣味朗读(视频发布者名字是一则动漫)。
视频中,猫化身主人翁,演绎了宋濂读书求学的经历,故事变得富有趣味,那些难懂的字词语句也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如大猫两脚像急促的鼓点飞奔着一溜烟去还书,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走”是跑的意思,本来枯燥无味的课文瞬间变得活泼可爱。学生的理解效果记忆效果都比较好。就像讲课中王老师说的,画面比语言更容易记忆,看来确实如此。
自己之前一直有个错误认识,有人说,语文课不要太依赖课件,课文中的画面场景,不要给学生展示,因为老师展示画面,使画面变成唯一确定的,打破了学生本来可以无数可能的想象,并且展示画面,学生就不需要自己把文字转换成画面了,所以直观的展示不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但是,听了王老师的课,才明白想象也要基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如果学生没有这个表象,其实想象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在内地从没有见过大海的孩子,其实很难想象大海的波澜壮阔。就像老师讲课时提到“窗含西岭千秋雪”,到了康定,坐在酒店的窗前,一抬头,看到窗外壮观的雪山,一下子就想起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那情景远比自己想象中让人惊叹。讲《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在头脑中无数次想象“山河表里潼关路”,到了潼关风陵渡,一下子就涌出了“山河表里潼关路”,原来自己的想象其实很平面,完全不够立体丰满。讲课时,王老师讲到想象也要基于头脑中的直观形象,如果头脑中没有直观形象,就无法想象。自己还是语文老师,看到真实情景远远比自己的想象有更真切强烈的感受,那么学生呢?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时,情境的再造与渲染至为重要。纯符号化的学习无意义,视觉能够调动思维深度加工。真庆幸自己选修了王老师的课,对直观形象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