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因为各种懒惰的原因,一直没有好好花时间去读鲁迅的文章,对他的了解也仅停留在不甚了解的程度。只知道他虽文笔犀利但生活中实际很随和,他设计的书籍封面也都很有素雅质朴的美感。要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他在生活中的样子,除了通过他的文字之外,还可以通过他身边亲友的回忆。
《回忆鲁迅先生(增订版)》是几位亲友回忆鲁迅的文集,主要收录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其他关于鲁迅的数篇书信和文章,以及许寿裳、许广平对鲁迅日常生活的回忆内容。这些亲友对鲁迅的回忆很零碎,可能会带有个人的情感因素,但也确实展现了外人所不了解的、鲁迅在生活日常中的一面。
比较而言,许寿裳的回忆更正式、完整一些,简略叙述了鲁迅生平,包括鲁迅几个人生阶段的求学和生活经历、工作情况、主要成就,以及对重点作品的解读等;而萧红和许广平的回忆,则显得更加生活化、私人化、情绪化,不仅回忆内容较零散,字里行间也带着更多的个人感情色彩。他们的回忆拼凑在一起,大概让人了解了鲁迅其人,尤其是生活中的鲁迅的样子。
鲁迅的勤奋是自不必说的。白日里事务繁杂、经常有一波接一波的客人上门拜访,晚上又经常要挑灯工作到天将明,而他“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许多繁重的工作,编辑、审稿、写文章等,就都是这样在夜晚赶着完成的。
鲁迅待客热情大方,而自己日常生活其实节俭。自己日常只吸一种便宜些的烟,常常是三碗简单的菜,客人来了便会拿出好烟招待,也会端出至少四五大碗的鱼肉好菜,总归是要让客人各方面都舒适尽兴些。
鲁迅也很有一些个人的小习惯。他从不游公园,觉得公园大同小异,并高度概括出公园大抵都是左右两条路、路边有树、树下有长椅、远处再点缀个水池……这倒确实符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犀利目光。
许多细微的小生活习惯也很平常。他也不爱戴围巾、手套;总把书包裹得整整齐齐,连捆书的绳子都剪得整整齐齐;工作时不开窗户因为怕风吹乱文稿,但这样阳光晒过来会热得满身流汗,却还坚持工作也不愿挪动位置。这样看起来,鲁迅又很像一个有那么点小执拗、又有点强迫症的综合体。
以上这些倒很平常,都很容易理解。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总是文字犀利以图棒喝点醒国人的鲁迅,在与友人和青年后辈交往的过程中,却没少吃亏、受冤枉。并且,往往是鲁迅花费大量精力、钱财去极力迁就,尽量满足这些人的不合理要求,全力帮助之后,最终反倒落尽一身埋怨。
这样几次三番的经历,但凡换做一个脾气不是全然软弱的人,也早就懂得拒绝、甚至敢于据理力争保护自己了。但鲁迅也不过是无奈笑笑就过去了,总能保持“不因一人做了贼就疑心一切人”的平和友善心态。这表面呆气的背后,其实是他豁达包容的胸襟。他自己也说,“在唯利是图的社会里,多几个呆子是好的。”
或许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腔愤怒、孤勇,都指向了黑暗时代的顽固症结,以身为剑想要划开一线光明;又把真诚、温和、耐心和礼让,都留给了这个时代中正在觉醒和尚未觉醒的人,以求让他们能在艰难时代过得更好一点。对事犀利,对人温和,这是民族魂鲁迅先生的冷静与热烈交织的性格。
2022.07.25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