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合育中的主导作用,从学校和教师角度来看,家校合育的四个基本流程所包含的任务分解如下:
1.了解与研究家长
过去教育实践中了解几章信息重点关注的是家庭的常规状况,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家庭类型、家长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这种设计主要目的是单纯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的,忽视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实现真正高效的家校合育,必须在完整意义上了解家庭状况,尤其是教育状况,诸如亲子关系、家教观念与方式、教育现状、特点、经验、问题等。要深入了解这些状况,靠过去简单登记的办法是远远不够了,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每个孩子的家庭及家庭教育状况。
我发现在现行教育状态下,我个人做得还很不够。首先对于了解家长,我还处于过去的简单了解,而这种了解还只是根据学生一年级入学后登记的信息,之后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或询问学生<只针对五年级接班>进行了解而已。后来,在从事高年级循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校教育很难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所以去年特别申请到一年级,希望从起始年级开始,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合育效果。一年下来,对家长情况了解得比以前要透彻一些,但根据作者这里的要求看,我需要做的,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感谢阅读,给我指点迷津。
研究家长首先要做到全面,既要研究家庭的常规信息,如人口、住址、类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长热点等,也要研究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如亲子关系、观念、方式、问题、教育特点等,也就是要了解“家情”。
其次要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家庭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将一般家庭研究与个别家庭研究相结合。只有学会研究家庭,调动家庭的积极因素,减少来自于家庭的消极因素,学校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再次要科学研究,研究家庭需要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不能凭靠主观臆断,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工具,比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综合调研、问题追踪等基本方法;还要学会广开研究渠道,如家访、网上交流、家长会交流、家长信箱;同时,在研究中,也要掌握研究的艺术,甚至在与家长的聊天中发现问题。
了解与研究家长是合育的一个独立环节,也是其他三个环节的基础。
2.教育与引导家长
引导家长的核心是对家长进行培训,“引导”理念的重点(组织重心)应该是高效。黄河清教授等根据家长教育的时间将其分为三种:一是持续时间较短的方式,如家校互访、岩演讲、亲子互动、座谈会等;(这些类型的引导,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做得多的也似乎就只是这种类型的家长培训,可想而知,我们常规意义上说的家校共育还是做得比较粗浅的。)二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方式,如家长学校、家长自助小组等;(这两种类型的引导方式我们学校层面出头的就是家长学校了,据我观察了解,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仅仅是徒有其名,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学校怎么样?)三是有固定持续时间的方式,如PET父母效能训练、STEP有效教养系统训练。(这里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我倒是听说过,也在网上听过音频课,也购买了相关教材,但没有深入研究。但个人做得比较多的是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自从在新教育实验中了解了萤火虫项目之后,我果断成立了分站,然后向优秀先行者们学习,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带着家长和孩子进行了30多次线上线下活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我觉得,新教育萤火虫项目就是这里说的第三种家校合育的方式。)
3.指导与服务家长
三项任务:第一,引导家长学会合理地指导孩子在家学习。这是指导和服务家庭的主要任务,其基本内容包括:帮助孩子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科学完成学校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专门设计以服务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为目的的课程与活动。(新教育萤火虫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但我们的活动还没有全面铺开,受众面比较窄。)第三,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集中表现为家风,良好的家风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活动,我们的区教育局曾经组织过,也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家庭参与,但我们不能理解任务的目的,一直消极对待,今天在这里终于明白了区局举办这种活动的目的,其实就是促进家校合育的一种方式。唉!明白得有点晚。)
4.配合与协同学校
配合与协同学校是指家长在学校引导下配合与协同学校的课程、教学、活动及管理等各种活动。这是家校之间的一种深度合作,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94年制定的《家庭学校伙伴关系法案为例》,其具体内容由低到高分为以下几点:
其一,指导、督促家长配合完成学校日常工作,包括接送、照看孩子生活,检查、督促孩子完成学校课业。
其二,引导、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其三,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具体内容比较详尽,不在这里赘述。但从其具体内容可以发现,美国的这个法案内容详尽,对家庭学校伙伴关系建设非常成熟,如果能够按照要求去做,效果一定很好。自我感觉,此法案与新教育的一些活动理念是非常契合的。如果我们能根据新教育各项目的相关要求去实实在在地操作,也一定能够在家校合育模式实践中,做出自己的特色。而我此刻也终于明白,新教育所说的“分数只是额外的奖赏”这句话有了更加坚定的理解。
总之,上述四项任务之间有一定交叉,其中第一和第二环节是其他两项的基础。不充分了解和研究家长,合育的其他工作就会停留在经验层次;不对家长进行适度的培训和教育,家长就会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合育意识与能力;第三和第四项工作直接与教育相关,是工作的落脚点。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