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的夏天热浪滚滚,现在的我们觉得命是空调给的,躲在房间里不愿出去。然而小时候,却浑然不知热是什么感觉,穿着短衣短裤,赤着脚,跑道外婆家的荷塘边,折一个绿油油的荷叶,挡在头顶,在浅水的荷塘里,与弟弟妹妹们嬉闹着打水仗,回家的路上再摘几个莲蓬,你一个我一个分着吃,满嘴清香。池塘里的荷花,有粉色的,有白色的,像极了一个个娉娉婷婷的少女。每一次想折一朵,但都心怀不忍,怕不久便香消玉殒。
曾经就读的大学,几乎所有的池塘里都种植了荷花。春季柳絮纷飞,小荷露尖;夏秋花叶亭亭,柳丝翠绿;冬季柳丝批雪,残荷有声。天光云影间,它们摇曳的身姿定格在四时的轮回中,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荷花,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花、菡萏、水芙蓉等,是花卉王国里的名门望族,也是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它盛开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碧波万顷,香飘无涯,无人不识,无人不晓。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这也为荷奠定了悠久的文化底蕴,文人墨客为它撰写出了太多精美的诗词歌赋、文章美句。
我记得小时候便能够背出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乐府诗集》中的《江南》,“江南可采莲,恋夜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荷钱出水,点缀绿波,叶劲花茂,寓情于景,极富韵律,朗朗上口。
后来,周敦颐的《爱莲说》打开了世人又一扇傲骨的门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一种花草树木,都是一种情感的展示和寄托。红尘滚滚中,又有几人能够静下心来,像莲一样纯净安宁,洁身自好,在泥泞的现世中成为最好的自己。其中的良言佳句,又成了多少人一生的座右铭。
古人最爱乘舟赏荷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连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也不禁羡慕:“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欧阳修趁着盛夏赏荷游湖,美景如画,在桨移藻挂,船动萍开中写道:“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山黛远,月波长,当年的李清照不也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么。
钱塘自古繁华,西湖十里荷花。杨万里曾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明湖的荷花也别有洞天,刘鹗在《老游残记》中记载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
人们看到荷花、荷叶,便有一种清凉之意,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道:“口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荷花除了观赏之外,估计大家都吃过好多关于它的美食。前段时间读了沈复的《浮生六记》,清贫的生活没有让女主角芸娘挥泪苦闷,她却能够苦中作乐。比如炎炎夏日,芸娘会巧制莲花香茶,“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条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看到这里,我也不禁心动,想着如果回到老家,便一定要学芸娘不负生活,自制莲花香茶,在品茶时便能尝到莲花的幽香。当然莲子、莲藕、藕叶都具有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这不盛夏当头,来一碗银耳莲子羹,或者泡一杯荷叶茶,吃一份桂花糖藕也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