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宏伟历史,总是忍不住感叹,泱泱大国,哀命途多舛,惜盛世常短。回顾千年时光,始终站在世界最高处的中国,却总以祸事写满历史。千秋伟功之始皇政,晚年不幸,托孤赵李,二世当政,十又四载而亡;开元盛世之李政,晚年昏庸,外戚杨氏当权,盛世不在,怡笑千古。可是,托孤不幸,王朝太短,浩大的中国历史总是在关键时候所托非人。不由想,怎么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适合担起重任?
刚好,最近参加的业余组织也出现了类似需求,理事会和组织代表中同样面临人员离开的问题,但是问题是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来担当重任?
在选择合适的管理者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经历、个人能力(包括规划、原则与执行力)、人格特质(包括责任、与九型人格)以及建立学习型组织。
首先,寻找合适的人,我们考虑的第一点永远是“经历”。没有什么比经历更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也没有任何能比它更方便证明一个人能力的方法。所以这一方法在很多大型组织和公司里被广泛运用!
那么,什么经历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回到我们的初衷,我们是为了寻找能够担当组织大任的人,能够承担起组织的未来和发展的人,所以在我们寻找相关的人时,管理经历和组织经历 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评判一个人的管理经历,有两点值得注意:组织规模和管理成效。管理过越大的组织便越能证明其管理能力,同时管理时期的成效越大,则其管理能力越突出。
其次是“规划”,所谓规划包括“规则”与“计划”。我们所要寻找的是管理者,是规则制定者,而不是执行者,所以要求其必须有很强的计划能力与掌控能力。能够制定出详尽合理的计划,也能够把握组织的脉络,订出合理的规则以规范组织的行为与方向。评判一个人的规划能力主要包括其对规则的认可和对计划的认可。
对规则的认可在于,“规则”于管理的价值和占比。规则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诸多管理的细节都是由规定与法度来体现;但“规则”不是管理的全部。在管理中,规章制度重要,但交流沟通、文化建立也同样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对计划的认可在于,“计划”的必要性和意义。计划的必要性在于使我们提前预料到我们所要经历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前提出解决方案;而计划的意义在于合理的计划可以减少前方未知的潜在风险,帮助我们更好的到达目标。
然后是原则与执行力。杰西·利弗莫尔大师曾经说过一句话,只有始终坚持原则的人才能在(股票)市场上存活下来。但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股票,也同样适用于任何市场。对于原则的坚持,是信任的前提。在现在的市场上,利益是最好的判断标准,但是对于没有原则的人,是利益也不可测量的。
所谓执行力,就是是否着眼于现在的特质。有人说说话越动听的人越不可信,因为你永远不能从语言上分辨空想家与实干家,除了执行力。执行力低下的空想家,或许有很好的计划,或许有完美的规定。但他们的计划与规定永远不是从眼前开始,他们会说:从明天开始,我要学习 英语;我要开始锻炼;我要.......,只是没有一句是“从现在开始。。。。”。所以,判断执行力最好的方式是看他“什么时候开始?”。
记得看过的人格心理学,人的某些 特质和性格永远无法改变。就像你无法让第九型担当领导一样,所以辨别有些人格特质是识别一个人的最好方法之一。
再次是“责任”,其实说责任是最关键的也不为过,但一个人的责任心还是不太容易被度量。所以将责任这一概念放在偏后的位置。责任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能够托付,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一个人,也是不能预料的一个人。为了组织的确定性未来,我们必须将组织交给具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心始终是一个难以判断的指标,特别是参与者还特意掩饰的情况下。但有一点是我们始终可以使用的,承诺与重要突发事件的先后次序。任务对于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的意义就是他自己,因为他无比重视承诺,所以任务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九型人格的辨识我会写在下一篇文章中,到时候再转过来吧。
最后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组织不可能是静态而不变的。不仅时代会变,人会变,组织也需要与时俱进。而组织是否能够在时代的潮流始终走在最前面就需要看领导者是否坚持学习型组织这一组织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