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有留言赠书(免费邮寄)活动哦~】
对同龄人进行拳打脚踢、扇耳光、用尖锐的东西刺扎身体甚至扒光衣服拍裸照……
这些在成年人看来,都令人发指、心生恐惧的欺凌行为,它可能就是一些上中小学的孩子,在学校里需要面对的真实处境。
倍受欺凌的他们,可能是中国的陈念、易遥,可能是韩国的韩公主、柳银雅,可能是日本的莲见雄一、野咲春花,也可能是美国的奥吉(《奇迹男孩》)、帕特里克(《壁花少年》)。
有数据表明,每年全球有2.43亿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大约占学生总数的32.5%,然而30%的学生都选择了沉默。
可以想象,校园欺凌的真实情况远比现有数据更加恐怖。
经历过校园角落里的暴力,成为不少人的童年噩梦,甚至是一生难走出的牢笼。在《少年的你》当中,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对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可是,并不是每一起校园欺凌都能遇上易烊千玺。
如果有一天孩子放假回家说:“我挨打了”。父母是教孩子忍耐?还是鼓励他打回去?或者说:“我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打了”。父母该让孩子告诉老师?还是告诉他保持沉默?这可真是一个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也许该看看这本《我挨打了——陪孩子应对友谊困难和校园欺凌》。这是一本写给父母和学校的书。由英国国民级教育与儿童心理学教授、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心理学小组主任桑德拉·邓斯米尔领衔撰写。从教育与儿童心理学原理入手,通过28个真实的个案研究论证相关知识要点,帮助父母掌握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方法,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的友谊挫折问题。
一、什么是友谊?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校园欺凌看似是一起起暴力事件,其内在原因其实是由于孩子们处理友谊出现了问题。
本书绝非就欺凌来谈欺凌,或就暴力来论暴力。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儿童友谊的本质和特征,告诉我们友情与亲情、爱情一样,对孩子整个成长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在孩子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发挥影响。
朋友可谓是孩童时代的快乐之源。他们让儿童认识到每个人思考方式并不一样,在与朋友的互动中,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理解道德行为、明辨是非,学会协商解决朋友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期友谊的发展,对于人格以及社会性的建立,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成人的世界中,有合群、有排挤,但是只要是涉及到与人交往,这些问题都是很难避免的。同样对于儿童来说,在同伴中的交往,也会形成不同的人气特点。有受欢迎的、不受欢迎的和被排挤的情况出现。
还记得《红楼梦》有这样一个桥段——顽童闹学堂,一群十多岁的孩子之间的闹剧。起因便是金荣发现香怜、玉爱冷落自己,讨好宝玉,一怒之下大闹学堂。以至于后来事情闹大之后下跪赔罪才得以收场。纵然是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也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友谊教育,熟不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究其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交流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果没有大人的帮助,孩子们是无法掌握那些复杂的交流技巧的。
《我挨打了》一书中,作者从友谊的本质,家长如何帮助儿童交朋友到如何化解被同伴排斥、忽略等友谊难题,均给出了非常中肯且有操作性的建议。
二、如何处理友谊难题?
从儿童友谊问题的归类来看,发展为校园欺凌,是友谊问题当中较为极端的一种形式。
在霸凌的初级阶段,往往潜藏着各种友谊困难。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在青少年期间,都迫切希望和同学或者朋友建立牢不可破、亲密无间、推心置腹的友谊,对于朋友日益增长的亲密感和依赖感会让我们对人际压力更为敏感、更害怕遭到同伴拒绝。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这样一句俏皮话:“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一语道出了朋友之间复杂的内心纠葛。原来友谊并非像我们所想的那样纯粹,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
比如有一天,孩子忽然不想去上学,或者变得寡言孤僻、丧失信心,或者在以前玩的很开心的场合变得敏感不安起来。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遵循事出反常必有妖的古训,按照书中的建议,镇定地和孩子探讨自己所观察到的迹象,并认真仔细倾听孩子的回答。
如果孩子的陈述不出所料,是遇到了一些友谊困难,诸如:
“她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走了”;
“其他孩子都不喜欢我”;
“他说我足球踢得太差了,再也不想和我一起玩了”……
家长又该如何提供帮助呢?无需焦虑,书中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别急着出主意,也不要审问孩子,而是试着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表达自己的共情,帮助孩子了解别人的看法,最后再引导他找到协商和妥协的方案。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对于解决少年儿童友谊困难问题提供了标本兼治的方案。
保护孩子最优的策略,就是教会他面对世界的方法。
三、直面欺凌
孩子们在探索友谊的进程中,产生矛盾、遇到曲折是必然的。如果他受到欺负哭着回家,也不一定就是遭受欺凌。但如果孩子平静回家,也不一定就未遭受欺凌。如何界定校园欺凌,也是一个问题。
《我挨打了》一书中,用“IIR”法则来定义欺凌。要同时具备主观的意图、力量的不均衡和的持续发生的特征。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总是受到比他力量更大(或人员更多)的同学三番五次具有主观恶意的欺负,那么便可以界定为欺凌了。
像《少年的你》当中,胡小蝶座位上被屡次洒下的红墨水,陈念被推下楼梯、殴打剪头发,都是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恶意满满、力量悬殊甚至不死不休。
书中给出了学校、家长预防和处理的措施。对于学校来讲,预防的重点在于利用学伴制度等方法改善校园氛围,处理的重点则是要弄清楚前因后果。
尤为特别的是,作者将重点放在了欺凌者身上。对于社会认知能力较低的欺凌者,提倡用培养同理心的方法改善及修复其与受害儿童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惩罚他们;对于社会认真能力较高的欺凌者,才需要采用适当的惩罚措施。
家长预防孩子被欺凌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和做好保护之前的平衡点。像电影《奇迹男孩》中,奥吉的妈妈虽然对奥吉关怀无微不至,但也理智地放手让奥吉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且不断地鼓励奥吉,说他脸上的疤就和她脸上的皱纹一样是特色,而不是丑陋。让奥吉能够积极面对校园生活。
家长的应对措施则分为事态评估、探明问题、安抚陪伴几个步骤,在明确了来龙去脉之后再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分别采取鼓励孩子独立解决、与老师沟通、提高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法予以应对。重点在于同孩子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而不是意气用事导致孩子陷入麻烦当中。
除此之外,本书有一个绝佳的处理角度——培养保护者。因为在校园欺凌发生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单纯的施暴者、受害者的主被动角度。还有欺凌协助者、煽风点火者、保护者、局外人等四种角色。培养孩子成为保护者,也许不用成为直面施暴者的易烊千玺,能对受害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心理支持,也是及其有效的帮助。
也就能回答《少年的你》中,胡小蝶在跳楼前说过的那句话:“他们一直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书中,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