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词性、逻辑
这几天写作被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搞懵了,我深深的怀疑我们这么多年的教育,上学都干了些什么,我们赖以生存的两个常识“词性和逻辑大部分人不明白怎么回事。
60%以上的大学生不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70%以上的成年人不懂真正的逻辑是什么,99%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逻辑是错的。
以下比较绕口的词性的解释:
名词是用来描述你能够感知的事物,
动词是用来描述能够感知动作的,
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你对你感知到的那个事物的感知、
副词在修饰动词时是用来描述对能感知到的那个动作的感知,
副词在修饰另外一个副词的时候它用来描述你对你能感知的那个事物感知的感知的感知。
这么基础的尝试我们很多人不会,它重要吗?重要!因为在思考,表达,写作的过程中你一定需要到词语才可以做到更有逻辑,且逻辑正确,且使用它们,因为有的人利用文字赚够了你无法想象的钱。
例如:庞中华字帖,卖遍全国,印刷1000万册。还有人用文字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而且在古代文字流通之前,文字是咒语,你说这些有用啊吗?非常有用。
再说逻辑,70%以上的成年人不懂真正的逻辑是什么,99%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逻辑是错的。
有句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的就是这样的你看我们每天在做决定,可是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自认为一个正确的前提所做出的决定;
例如你过红绿灯的时候就是判断一定安全的情况下同行的;但是你依然见过过红绿灯发生车撞上行人的情况。你认为一个项目一定可以赚钱,就是赚了钱,但是更多人是赔了钱;
那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失控呢?答案就是逻辑不正确;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曾经做的任何决定在未来剩余的半辈子里面都会成为现实,结果无论好坏,终将成为真是的结果。
例如你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结婚,在什么样的城市定居;都直接关乎于你生什么样的孩子,你的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你经理怎样的创业机会,你的退休生活,乃至于你要葬到哪里。
所以你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的的选择源于你对于逻辑的理解,但是如何选择就最重要的,一个正确的逻辑体系就是更重要的,只有逻辑正确才可以选择正确,那我们来看看如何训练这个逻辑;
逻辑的训练
逻辑训练这不是一件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事,甚至可以说,从生到死都需要在这方面努力。
很多人可能觉得,学了一点逻辑就够了,但其实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逻辑不仅仅是推理、论证,它还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做决策。
安慰剂效应和双盲测试
比如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中医的争论,其实很多时候,争论的核心就是两个概念:安慰剂效应和双盲测试。
安慰剂效应说明了人的心理预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而双盲测试则是科学实验中排除偏见的重要手段。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做出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常说,逻辑修炼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事,它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你怎么知道一条新闻是真是假?你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话可不可靠?
我还想强调一点,逻辑修炼需要自学。我希望我和大家能去研究、去探索。比如安慰剂效应和双盲测试,我希望你能自己去学习它们的含义,去理解它们为什么重要。
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在逻辑修炼中,我们要区分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我们在中学学过的,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而非形式逻辑则更多地涉及自然语言,它更加模糊、更有挑战性,但也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再来说说心理偏差
心理偏差可以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判断。比如,我们可能因为花了更多的钱而更重视某件事,或者因为得到了免费的东西就不太珍惜。这些都是心理偏差在影响我们的逻辑思考。
逻辑与科学知识
逻辑修炼还要结合科学知识。没有科学知识的支撑,再严谨的逻辑也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就像我经常说的,逻辑是前提,科学知识是基础。
逻辑修炼是一个复杂但又迷人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事,更是生活中的艺术。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一点启发,让我们一起在逻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逻辑学家对逻辑的解释
逻辑学家视逻辑为思维的规则和法则的系统。它是研究论证有效性、推理正确性的科学,专注于论证结构、推理模式和证明方法。
逻辑学家关心的是如何使论证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他们将逻辑看作一种工具,用于区分好的推理和坏的推理。
在逻辑学家看来,逻辑是一种形式科学,它的核心在于识别和应用有效推理的准则,以保证从给定前提出发得出有效和可靠的结论。
逻辑的解释
对普通人而言,逻辑是叙事和表达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构建故事的结构和使叙述具有说服力。
虽然我们也关注推理和论证,但他们更多地运用逻辑来创造有说服力、连贯和吸引人的故事。
可能不会像逻辑学家那样严格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则,但他们依然依赖逻辑来保持叙事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最后的话:
前面讲词性后面讲逻辑看似比较尬,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表达沟通需要对于词性的了解,才可以和别人说的明白,逻辑正确才可以决策正确,进而对外表达沟通时脑袋清醒少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