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曾在《庚桑楚》中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
是说心境安泰镇定的人,就会发出智慧的光芒。
一个人若总是心情急躁,难免会情绪带偏,让头脑陷入混乱。
静下来想一想,你才能一扫眼前的迷茫,洞悉事物的本质。
曾国藩一生征战无数,常遇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的凶险战况。
每当战事吃紧时,他便会独自一人待一会儿,让心静下心来,以便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当年,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打南京,因为听说南京城里口粮不多,本以为很快就能拿下。
但当曾国荃来到南京城下,看到南京城的规模之大、城墙之坚固,瞬间就傻眼了。
经过了几十天的血战,数量本就不多的湘军伤亡惨重,再加上疫病,形势非常严峻。
曾国藩作为主帅,看到弟弟出师不利,内心自然也焦灼不堪。
但他并未被焦虑冲昏头脑,而是命人在家中搭建了“小望楼”,每天下午都要去静坐半晌。
在这过程中,他逐渐理清战事的脉络,在反复推演之后,制定出最佳策略。
所以每次从这间静室出来,他便会立即给弟弟写去信件,结合当下的战况做出指导。
就这样,曾国藩一边调集粮饷,一边为弟弟出谋划策。
在他的最强助攻下,南京很快被攻陷,这场长达十二年的战争,也以湘军的胜利而告终。
《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很多时候,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拖垮你的心态,让事情变得更糟。
而当你平静下来,你才能清楚地认识局势,从容地面对困难,转机也会随之而来。
元丰二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变法派构陷,锒铛入狱。
面对生死困局,苏轼也曾惴惴不安。
但他随即又静下心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再担忧也无济于事,还不如表现得轻松一些,让皇帝知道自己问心无愧。
于是,在牢中的那段日子,苏轼每天能吃能睡。
宋神宗派宦官去打探,见他鼾声如雷,心中坦荡,最终力排众议,赦免了苏轼。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说:“每逢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大事当前,往往得失挂心、利害相逼。
没有静气来支撑,人心中自然杂念丛生,找不到正确的出路。
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是不慌不忙。
稳住心境,直面真相,你才能修炼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
遇事不乱,处事不惊,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则万事都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