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略带不满的问我:“思老师,为什么你不能直接给我一些方法呢?其实我找过其他咨询师,他们会给我方法,并且还会告诉我在孩子的关键期的注意事项,还能让我知道孩子怎么了。”
另外一位家长略带好奇的问我:“思老师,是不是只要我能够了解到我自己的困难是什么,还得面对我自己的困难,孩子就可以顺利应对了。”
第三位家长若有所思的跟我谈到:“每次看到孩子和我意见不一致时,都会激发我一种努力,想要为如何说服他而拼搏的努力,甚至我就是这么做的,我觉得我那个时候不知道怎么了。”
面对三个家长的不同问题,会激发我三种不同的感觉,当然回复也是不同的,可是家长问题背后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教给他们如何教育孩子呢?还是引导他们看到他们问题背后真实的需要呢?我把这两个工作方向,比作是家长咨询的“鱼”与“渔”。
有关“鱼”与“渔”的故事
在咨询中,我听到很多来访者都讲过类似的想象:“如果我的生活就像一只大懒猫,可以躺在阳台上,什么都不干,伸着懒腰,晒着太阳,还有软棉棉的被子,那该有多好。”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如果真的是一只大懒猫,或许还希望旁边放着现成而新鲜的鱼。这里的鱼就像是守株待兔中的兔一样,可以不劳而获。
众所周知,“鱼与渔”的故事,它们就像是无法分割,彼此依靠而存在的一对“同体兄弟”,鱼需要渔捞,而渔民需要鱼来维持生计。如果没有渔,就有鱼,那该是多么“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可那样的生活就像是一个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即便知道事实如此,可期待美好的世外桃源的理想,仍然是我们无法放弃的虚妄理想。
家长为什么需要“鱼”而非“渔”
鱼就像是目的和结果,只要有了鱼,就可以忽略渔的艰难过程,所以很多家长都会这样思考:你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办,不就可以了吗?我知道了怎么办,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事实是这样吗?
案例:13岁的小柏是一名初一的女生,自从升入初中后,感觉到身体疲惫,经常生病,导致无法上学,就医无果,从而选择心理咨询。在其中的一次咨询中,小柏讲述了对上学的看法:“上学干什么呢?以后选择一个好职业能怎么样呢?”
咨:“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小柏:“你看我妈妈是一名医生,我爸爸是一名律师,他们的工作不好吗?可是每天都这么辛苦,有什么意义呢?”
咨:“你看到他们辛苦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
小柏:“妈妈加班回来,我觉得我就如临大敌,我身上的每一处在那个时候都变成了缺点。”
咨:“那一刻妈妈会指责你?”
小柏:“不,那一刻她会很委屈,她抱怨,她在外面有多辛苦,这么辛苦回来还要管我学习,看到我没有写作业,看到我没有洗漱……,全部都是让她辛苦的原因,我觉得那一刻像是我欺负她了一样,我就变成了一个坏人,一个无可救要的坏人,然后她就像生病了一下,躺在床上头疼……”
小柏的妈妈在家长访谈中,就像是开篇谈到的第一位家长那样,不停的询问方法,不停的寻找让她满意的咨询师。
柏妈:“我其实知道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好一些呢?”
咨:“你这样讲,会让我感觉到有很多事情都不用看,只谈方法就好了,那一刻我有些无力。”
柏妈:“抱歉,我不是故意让你无力的,问题总要解决,解决问题总没有错误。”
咨:“当我说无力时,你觉得和你有关?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
柏妈:“不就是因为我说的话,你才觉得无力吗?”
那一刻我感觉到她说得好有道理,简直无懈可击,真得想缴械投降,顺着她的方式告诉她要怎么办就好了:“我想第一步大概是我们要看到家庭中有一种疲劳的感觉,这种感觉似乎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很深刻,你愿意谈疲劳对你的影响吗?”
柏妈:“工作,哪里有不累的,我再累也得帮孩子呀!”
咨:“你这样讲,我会感觉到心疼,好像有点明明很累,却不能感觉到疲惫的担忧。”
谈到这里,柏妈又说了几句不相干的话,我没有接,始终在一种疲惫低沉的状态下保持沉默,直到柏妈慢慢讲述了小时候的她是多么的不听话,妈妈辛苦带大他们姐妹三人,作为老大的自己需要不知疲倦的不停做着家务事,还要自己去学习,没有人帮助自己,但内心特别渴望有人理解、有人帮助,这么多年,她一直潜藏着被老公理解,被女儿理解疲惫的内在愿望,可偏偏老公忙,女儿不懂事,她把女儿能够按照自己内在的愿望学习、生活的想法当做了女儿体谅自己的依据,从而不停在生活中寻找这些可以安慰自己的信息。而生活在这样潜意识安排的小柏虽然用语言无法清晰的表达母亲的愿望,可是却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忙碌的疲惫,不知道为什么忙碌的疲惫,当初中学业压力增多,作业写到很晚完不成时,她感觉到一种煎熬,那种煎熬的不得不,让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从而生病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可以让自己得到被照顾与被理解的感觉,又可以不用面对煎熬的不得不。
与柏妈的访谈中,只有最后一段的反思是咨询中的“渔”的部分,这样才能让柏妈真正获得鱼,柏妈进入家长咨询后,慢慢发现,她其实害怕困难,面对困难的煎熬,就像一个黑暗的屋子,没有出口,而被人理解,就像是这个房间的灯,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女儿一直在用自己的“听话”为她点亮这盏灯,让她的困难变得可以耐受,能够持续工作,否则她也想放弃工作,回到家里,过着有人养着,不用奋斗的日子。让柏妈困惑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讲了这些感觉之后,自己有一种轻松感,虽然工作仍然很累,可是这种累是睡一觉起来,就会感觉到缓解的累,不再是一个无法得到修复的疲惫。柏妈笑着说:“我这么多年追求的改变,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似乎一直在找方法,可从来没有得到,现在好像也没有找到什么方法,自己反而感觉到了变化。”
家长咨询中没有“渔”,从来不会真正出现“鱼”的结果,而渔的艰难却是咨询师需要体会与修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