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总是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林林总总的理论,有时讳莫如深,有时却近在咫尺。总之心理咨询的百花奇放,却给人一种争奇斗艳之感!前两天的一次朋辈督导中,这种感觉越发的明显。
这次朋辈督导几乎全是督导师,个案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受督者F也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咨询师,他报的个案是一位150次的咨询女性来访者个案,在上一次的咨询中,咨询师被来访者强烈的攻击为冷漠、不够专业、混乱、记忆力不好等。咨询师显然很疲惫,甚至产生了想要向来访者解释的冲动。
督导的开始,各位专业的咨询师仍然娴熟的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理论分析,没有多长时间便把来访者的心理成长图勾画出来,专业的速度、专业的理解、专业的分析,无可挑剔、无可指摘,句句佳作,这里有专业术语,更有幽默的表达,还有充满动力性的联想,更有贴近来访感受的体会,可总感觉讲得这么透彻,咨询师仍然困惑不已,似乎这么美味的大餐,实在提不起兴趣,在各位咨询师说得头头是道之际,受督导者的脸上显然是不够满意的。接下来团体中发生了这样一幕。
A咨询师,是一位教师背景的咨询师,说道:“谈到细节,我觉得当来访者那一刻哭了的时候,或许我们没有任何回应,确实有点冷漠,如果是我,或许我会尝试跟对方讲,很难过,愿意讲出来是什么让你感觉那么难过吗?”
B咨询师,是一位自由执业的咨询师,说道:“听你这么讲,如果我是来访者,我会很烦,那一刻,我只想安静的哭会儿,为什么你一定要干扰我呢?”
A:可是总要尝试吧,总不能就停留在这里不动了呀,总要让她言语化,总要让她能够讲出来呀!
B:这样太教条了呀,言语化,也不是你让他说,他就能够说的呀,你得能体会,才能替她说出来。
A:所以要引导她说,让她联想,不是吗?
B:这个引导让人感觉到很不舒服。
……
就这样,不停的争执着,这时C咨询师,一位私人执业多年的咨询师站了出来,似乎用很温柔的语气否认了这样一场争辩:“似乎我们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去应对一个像婴儿一般的成人,如何对待她才是好的,可是,本案的咨询师,也就是真正的正主,他体会到了什么呢?难道不应该让他说说,他的体会吗?或许F也体会到这种左右为难,怎么做都不行的感觉,难道不应该把这种,看到你这样时,我突然会感觉有一些无措,不知如何对待你才好的感觉反馈给来访者吗?”
这时,F笑了,他并没有回应什么,但却从她的脸上看到了轻松感。
面对丰富的心理学理论,侃侃而谈的发展设想,每一个人都可以谈出很多正确的道理,因为理论本身就是在前人验证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我们借用前人的知识,说着看上去正确的“废话”,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或许这样的心理咨询只能称上“说”心理咨询。
而“说”心理咨询的这个阶段又是在大家“百花齐放”的呈现上,才能发展,得以看到,所以“说”心理咨询是“做”心理咨询的必经之路。而真正做咨询的咨询师,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实的人,他真实的情感、真切的体会,才是与来访者在每一个50分钟的相遇中一点点积累做出来的心理咨询,如何在做的过程中转化,是每一位咨询师执业者需要深思熟虑的内容,因为这一部分的难度只有作为咨询师的我们自已清楚,危险的临界点与困难的边界也唯有我们自己可知,或许这也是深入的做心理咨询的魅力所在。
���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