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看到“31岁妈妈抱着两个不到3岁的儿女跳楼自杀”的新闻后,满心沉重。
她在遗书中说,自己忍受不了老公对她的百般苛刻,东西都要一尘不染、摆放整齐,奶瓶要怎么消毒,孩子病了一定要吃抗生素之类;忍受不了老公对她的“打一棍给颗枣”以及曾经的“约嫖”等行为;忍受不了公公婆婆不带孩子还要说她带孩子带得不好等数落……
她妈妈让她忍耐,让她大气。她也真的隐忍了三年。可是,爆发的这一天还是来了,以老公对她施行的家暴为导火索。她带着她的一双儿女从13楼跳下,她和2岁多的儿子当场毙命,几个月的小女儿送往医院不久也宣布死亡。
得知此事的群众一部分将之归结于产后抑郁,表示理解同情,一部分指责其矫情脆弱,害了自己不说,还害了父母和一双儿女。和菜头也发文指控,这简直是一起谋杀,为何自己可以为儿女作出跳楼的决定,凭啥?
2
事实上,是不是真的抑郁我们不好定夺,但生活真的让她感觉了无希望是可以肯定的。
当一个人将自己围困在孩子、丈夫、家务的牢笼中忘了抬头看天忘了触摸自己的时候,即便是有希望也会被无视。而真正杀了她的并不是由三观不合并闪婚的家庭琐事,而是因为一忍再忍不被正常宣泄的负面情绪。这样的情绪让所有的渴望找不到支撑,所有的盼头找不到延展。
而此时,感性将最后一丝理性湮没,跳楼与否,带不带孩子,本是一念之间,最后却转化为一种执念。这成了自杀者最后的呐喊,最后的慰藉。所以,吃瓜群众所谓的声讨以及和菜头等人所谓的质疑,又有何意义?
在这里,我不是鼓励自杀者的做法,只是理解。但凡生活还有那么一点希望和光明让其内心软化,谁又会选择轻生呢?
不过,身为女性,同为母亲,那位自杀者遗书中描述的生活细节,或多或少我们都经历过。甚至有更加糟糕的境况,我们都挺过来了。也许只是因为我们不善于忍耐,一旦有不良情绪就想方设法疏散,因此没被打倒的自己才愈变愈美;只是因为我们把希望从他人身上撤回,将之放在自己身上,有所变有所改,因此活着的渴望才愈变愈强。
是的,忍耐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改变才是。
3
可是这个“改变”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强的能力,做起来比说出来困难100倍的滋味每个人都体会过。
我认识一个朋友琳,和丈夫因为相亲结婚。
婚后发现丈夫性欲极为冷淡,且屡屡拒绝她的主动示好。一年三两次的频率,让她感觉自己在守活寡。关键是,因为性生活不和谐,导致各种家庭琐事都成了矛盾的导火索,几经交战,双方元气大伤。
琳想离婚,可是她妈妈劝她忍一忍,人家无性婚姻那么多,你这又算啥?
两年后,孩子出生。琳就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喂奶、换尿布、洗衣服、做饭……总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谁还有空想特么的性生活,是吧?
可是,忍啊忍,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琳在崩溃边缘发现丈夫和一个大四在读女生私通,互称老公老婆。
终于,琳再也无法忍了,毅然决然站到了法庭上,离婚并与丈夫誓死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虽然过程很艰辛,然而,琳成功了。抱得孩儿归的时候,她第一次感觉有了自己。于是,跟亲戚朋友借钱,加上自己的存款,买下了遮蔽自己幸福自己的住所。而后让亲戚前来帮带孩子、让邻居帮忙照看孩子,偶尔请个阿姨帮忙打扫卫生,自己则前往应聘、工作、上课、锻炼。
几个月后,当琳自信满怀地发现自己走出了当时的阴霾时,好几个单身精英男士都在追着她。
琳说,早知道改变能让生活变得这么美,为什么我刚结婚不久的时候不知道变,反而默默忍耐了四五年呢?
因为怕啊。怕自己没有能力真正改变,怕改变后的一切甚至不如当前。或许要不是琳发现丈夫出轨,自己还是停留在忍耐的阶段。
可真正踏出那一步,才发现天空远比你想的要辽阔,要深邃。一切并没有那么难。
4
跳楼妈妈的遗书中说,“我为什么会带孩子一起走,因为在一个经常吵架且悲观的家庭,他们不会健康成长,而我已经放弃了工作,到时赢不了抚养权……”事实上,真正悲观绝望的确是她自己。
她的家庭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可以请阿姨,又有外公外婆和帮带孩子,她完全可以自己出去工作,充实自己,然而,她没有;她有挺好的文化水平,那么就可以和丈夫好好沟通,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然而,她没有;就算是离婚,那也可以为了想要的抚养权奋力争夺一把,哪怕暂时争夺不到,来日方长,孩子也终归还是她的孩子啊。然而,她还是没有。
她一边不踏出脚步去改变现状,一边却被动地吞下所有的痛苦,无尽地幻想自己的走投无路。
改变的道路千千万,最后她却偏偏选了一条于自己于他人都毫无益处的死路。
从她的遗书中,不难发现她的弱点远不止她自己反复说到的脆弱、固执,除了刚才提及的彻骨的悲观,还有不愿面对问题的懦弱。
懦弱,是因为自己还未成熟,不能用成年人的视角看待自己,以及主动面对随时降临的艰难困苦。
周围的朋友中,经常倾诉自己过得多么惨,然而还在原地打转的人也是数不胜数。虽说倾诉也算是排解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比单纯忍耐稍好一些,可是问题还是会如同日益膨胀的气球,总有爆破的那天。
人一旦进入家庭,就要学会适应自己的角色转变。遇到问题,一个一个去寻求解决之道。解决不了,问问自己,为什么?是不是知识储备不够?那我们学。是不是态度方式不够正确?那我们改。是不是情势预测脱离实际?那我们去放松放松,找找朋友,借助外力转移注意力。
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是生活,不能解决各种问题生活就没有意义。其实,一切问题都是对自我的挑战。自己要有爱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充实自己,强大自己是为了爱自己;迎接挑战,改变不堪也是为了爱自己。
我们都要做生活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忍耐者,不是吗?
袁筱鱼:新闻系科班出身的职业文字人。一个专注于记录和分析生活的非著名记者。作品多见于各大主流媒体、书籍中。已出版散文作品《向前一步迈入成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