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利效应的背后,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积累、学习和进步,并且需要时间的长期加持。没有这些,我们根本到达不了复利曲线的拐点,也看不到未来那个无限可能的自己。所以,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跟时间做朋友,让复利效应来放大你的价值。
查理·芒格曾说:“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的话——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得的东西。”而所谓的奇迹,也不过就是长时间的复利效应积累的结果。
2.努力渐渐成了一个贬义词,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繁多的选择上,而不去行动和试错,总不停地在寻找最好的方法、最快的路径、最优的决策,却从未觉察到,成功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3.大部分的问题经过抽丝剥茧之后,都来自我们思维上的懒惰和行动上的怠慢。
4.我们总以为厉害的人天生就聪明,拼的只是天赋和选择,可如果你真的见识过厉害的人,你看到的往往是脚踏实地的努力,还有跟自己死磕的果敢。
5.唯一能够对抗外界干扰,让我们尽快度过那个平淡期的,就是我们的专注力。
专注力,就是一种心无杂念地活在当下的能力。当你专注的时候,你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耐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待你回过神来,时间已经飞快地流逝,而你也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和价值的递增。
6.现状是过往积累的结果,所以要改变现状,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以现在为起点,一步一步地耐心积累。
7.优秀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成功往往是优秀的副产品。
限制性的心智模式:没有希望、无能为力、没有价值。
自我定位闭环系统:愿景 → 原则 → 计划 → 执行 → 反思。
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生活没有任何捷径,而聪明人总是愿意触达底层,快速上手,专注实践。
8.包容万物、极度开放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更喜欢倾听而不是表达,更懂得谦卑而不是傲慢,热衷于求知而不是故步自封。 所以,极度开放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原则践行到极致。
9.我们为了舒适区的自在,付出的代价就是没有任何认知能力,并且毫无自由可言。
10.无知即极乐,认知即痛苦,追求人生的自由,提升个人的认知,往往也意味着挑战痛苦。
11.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秉承一种直面痛苦的勇气,敢于放弃暂时的舒适。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意识的觉醒,更不会有认知能力的提升。
12.痛苦也许是生活的背景音,但我们可以转换自己的视角,经由它,抵达幸福自由的生活。
13.自我学习能力,就是一种愿意快速成长和调整自身技能的渴望和能力。
14.人要有一技之长,唯一值得不断打磨的就是自我学习的能力。
15.学习的本质——触达与重复。
伪学习的本质,就是你囤积了很多信息、知识,却从来没有整理过它们,更不知道该如何调用它们来解决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新知,甚至为了避免伪学习,我们还要刻意与新知保持距离。
《聪明的世界》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奥格尔(Richard Ogle)把学习的过程总结为“触达”与“重复”。从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出发,向外探索并学习新事物,然后返回并重新整合已经了解的片段,再次外出探索然后返回。这样来来回回,一次又一次。这个过程就如下面这幅图,是一个反复向上的价值累加过程。
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开车的时候,你得有意识地了解每一个步骤,启动、挂挡、踩油门、打方向盘。而当你把这些知识都了解了一遍之后,接下来就需要你对每个学习到的步骤进行整合,这个整合过程就需要我们反复练习,以达到能下意识自发地操作。
16.太多的“重复”会把人限制在狭隘的常规中,而太多的“触达”则会让努力毫无成果。重复就是刻意练习,大量重复动作能让我们聚沙成塔,内化所学的知识。
要达成知识的整合与内化,就需要不断地“重复”。
17.华为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要避免总想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我们就要在跟别人沟通交流甚至争论的时候,始终关注:
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8.当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成熟,就越来越不会再想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再愿意去跟有些人做无谓的辩解。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很多人的认知和三观从来就不愿意改变,只要抓住机会,他们就喜欢用狭隘的认知去理解别人,甚至来认识自己,而与这样的人交流,只会陷入无趣、无聊、无用的境地。
19.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突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智模式,让自己成为一个深沉厚重的人,不去关注那些虚幻的成就感,而是沉下心来磨炼自己的品格和实力,以提升认知为目标与人交流,真正地重构自己。
20.· 反思6W2H要素法 :什么,为什么,谁,什么时候,哪里,如何,多少钱
21.为什么要这么做?(Why)
我从中学到了什么?(What)
以后可以把这些知识方法用在其他什么地方呢?(How)
21.如果你把反思的频率从每年一次,调整成每日一次、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有了高频的自省,你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自律,因为你在不停地监控自己的思考、选择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