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位于印山以东略偏北大致六七百米的距离。来时就发现其路边有一组古建筑,但因当时急着去印山,便暂且放下了。
自印山村返回琉璃乡时,再次路过,自当驻车补遗。
村子不大,想来应是印山辖属的自然村,心说不会叫“印山杨家”吧?结果,回头复盘时得知,人家称“前岸杨家”。
村头这一组古建筑蔚为大气,下来察看时发现,其实它分为两部分,也就是两组。
路边的这组为祭祀建筑,左侧为“社令祠”,右侧较为宏大的为“文武殿”,门楼出五檐,但檐下仅有辟门的心间,无次间,所以虽是五檐,也只能称门罩或门楼,称不得牌坊。
檐上有修补,估计原饰损毁,但新补的纹饰十分另类,像是出自随意的想象,似不在谱。
殿内彩旗飘飘,有天井,有侧廊,且侧廊木作极有格调。
但等出门驱车离开了,回头才想起,这“文武殿”供奉的谁,居然没弄清楚。这也是我的毛病吧,“爱好”重于“信仰”,看建筑有滋有味,敬神明的时候,却往往“小猫钓鱼”开小差了。
后来想,既然额题“功垂千古”,又是“关西杨家”,那么最大的可能,供奉的即是杨氏老祖杨震了。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名臣。少时即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后通晓典籍、博览群书,素有“关西孔子”之称。五十岁时方入仕途,累官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公元120年)晋司徒。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代刘恺为太尉。
杨震忠勇正直,不惧权佞,屡次上书直言时政之弊,故被中常侍樊丰等忌恨,于延光三年(公元124年)遭弹劾罢免,并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诏令为其平反。
从杨震生平可知,其人忠勇刚烈,文武双优,享此奉祀,适得其所。
另一组建筑面临池塘,亦是平行而立,左为“杨氏大宗祠”,系一辟有左右“掖门”的跨院,宗祠三开间,辟三门,但大门紧闭,未能入内。
正门额题“杨氏大宗祠”五字,笔力逎劲饱满,与前次看到且颇为欣赏的晨岭“开万公祠”四字好有一比。
右为村子的总门楼,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式,明代风格,额题“关西旧家”。
“关西”,杨氏郡望,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华阴自在此列。
村子不大,约十余户人家,古宅间有新楼插建。后了解到印山亦有杨氏聚落,想想或是“南州世第”门楼外的组团,亦即我自“断壁洞门”起始参观的那一组。
有意思的是,在这里又遇一只可爱的狗狗相迎,尾巴翘得老高,瞪眼瞧着我使劲儿摆,一副“友军光临,热烈欢迎”的姿态。
此时,我的狗狗已经故去两年,莫非毛孩子留在我身上的气息仍在?
极有可能!
一座鳞次栉比的庞大排屋是杨家古宅极有代表性的遗存,除西山墙部分倾圮,其余保存状态还好,但愿能够好好留下它。
访于201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