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解释身份,讲述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焦虑。这本书里面阐述的身份是指我们的社会地位。我们更多是对同阶级,比我们优秀一点的人产生嫉妒,对照组是同阶级的同事、朋友、同学等,产生嫉妒是因为我们相互接近。作者认为我们渴求的身份,是生存的尊严,来自他人的关注、尊重、认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评价同样取决受制于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读。事实上,如果我们对他人不在意,那对成功,更确实的说,是对失败就会变得更容易接受。所以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自尊等于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那么如何获得更大的自尊:要么努力获得更高的成就,要么降低对自己的期待。但,社会总是鼓励我们追求更高的成就。所以后面讲到精英崇拜。这点我十分赞同。就我个人的理解,感觉我们民族也是更加拜智,更加喜欢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长得不好看会有外貌加成,但是一个漂亮的人如果实在太蠢,也是无法忍受的。精英崇拜一方面是人的才识,另一方面是经济地位。现今社会,人的才识往往能影响或决定他在社会上的地位。投胎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智力和努力跨越自己原生的阶级。
后面讲到制约因素:家庭、个人成就(主要指经济成就)、经济需求、人性需求(经济安全、他人的尊敬和对职位的保有等),社会的不确定性。
总之,人们焦虑的不是身份,而是自我本身的存在,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判断。而这种判断更多的来源于周围人的影响。
“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性、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阿瑟.叔本华
“工作的失败固然可怕,但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一旦失败,就会受到他人苛刻的评头论足,失败也不会变得如此的恐怖。我们除了惧怕失败所导致的物质损失之外,还惧怕世人对待失败的毫不宽容的态度,即世人倾向于把那些在事业上没有取得成功的人称为‘输家’——这个词语冷漠地指向两层含义,首先是指称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受到损失,其次说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使他们丧失了获得同情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