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朋友请喝酒,酒前吃了顿饭。让我又得以来到这个离开很久的地方,对于这里,也许父亲的感触更深一些。即便他不善于,甚至不会产生这种情感,但是对于他这样一个忙于生活和家庭的人来说也没有时间去顾及这些情感。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里,在那个多子多福时代,父亲作为家里的独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即使是这样,也并没有改变父亲那贫苦的一生。
从小我就听奶奶说,父亲小的时候跟着村里包工队跑出去打工,那个时候年纪小,个头也小,还没工地上的铁掀高。没力气干不动活也没饭吃,靠着同村的人接济在吃饭的时候偷偷省下他那份的口粮才生存下来。后来一路走到河北廊坊投奔远方大舅才找到一个打煤球的工作,一边打,还要一边买,卖出去了才有钱。
再后来就用自己攒来的钱报了个厨师培训班,自此就踏上了这条炒菜的路。父亲的厨师生涯极其简单,仅仅是在小菜馆干了两年,也是在那期间结实了母亲。后来一直在乐乐餐厅,到我出生,到我上小学,初中,高中,大一,一直都在这里。
作为留守儿童的我仅仅在寒暑假才能见到父母,每年假期,都去工作的饭馆,白天他上班,我一个人在宿舍玩,晚上员工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洗漱休息,晚上我跟爸爸挤在一张床上。
也许是以前年纪太小,又或者是见面的时候不多,我对父亲的以前很是模糊。直到这次路过我才想起来这里是承载父亲的整个青春,简单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