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尽低频率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那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普雷马克原理呢?首先观察学生在有机会选择时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按选择的可能性把这些行为排列出顺序。由于人的观点和信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顺序不是永久不变的。更何况任何强化物,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导致餍足,使反应的可能性下降。所以教师需要定期观察学生,对他们的喜好进行新排序,一便更有效的进行强化。要注意在制订行为计划时,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预先确定在情景中哪个强化物可能最有效。除了观察,还可以和学生商量,看看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情境相似性效应:回忆时的背景与识记的背景相似时回忆效果最好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即 这个原因。主要由环境相似、生理环境相似、时间相似。所以,(1)在大考前,让学生模拟出大考的情境很重要。(2)在考试时让学生尝试背景回忆,回忆学习某个知识点是教室当时的环境很有效。
在座谈中要求与会者无拘无束的提出方案,不必顾虑“荒唐”,“怪诞”,别人也不得评头论足,只能进行“思维共振,智力互补”。这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必须是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发散思维的问题。适合的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来促进头脑风暴的进行才是重中之重。1不许评价——要到头脑风暴会议结束时才对观点进行评判。2异想天开——说出想到的任何主意。3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4见解无专利——鼓励综合数中见解或在他人见解上进行发挥。
对于“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这一问题,古往今来多有分歧。实际上,遗传和后天学习对于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虽然学习具有一定的关键期,但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关键期,学习就无法进行。即使过了关键期,这些方面在以后的生活中仍然可以学习,只是发展水平不那么高罢了。能力虽然生来有高低之分,但能力并非一成不变。所以,任何时候学习都不晚。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项终生的事业。
恐惧唤起引起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研究证明虽然在多数情况下,“恐惧唤起”,可提高劝说的功效,但太强的恐惧也可能使效果适得其反。因为太强的恐惧会引起被劝说者的防御机制,他们甚至还会拒绝相信这种危险。除了某些消极情绪易引起人们行为的改变,有些积极情绪也会产生这种中作用。在学校里我们也应当重视情绪和感情的这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情绪是优先于理性思维的,应当先让情绪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