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从事任何运动一样,为了让写作进步,你就得勤加练习。不过,不要只是盲目地定期练习,尽责了事。“是的,我今天已经写了一个小时,昨天也写了一个小时,前天也一个小时。”别光是把时间写满为止,这样还不够,你必须非常尽力。当你坐下写作时,应乐于把整个生命放进字里行间。不然的话,你只不过是机械地推着笔横过纸面,并且不时地看一看时钟,看时间到了没有。】
随着“自由写作空间第三期”的写作培训接近尾声,我越来越多的在反思、回味、总结这次学习写作近两个月来的所得所获。一开班发给大家看的那本《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一直没有真正读完,我觉得作者写的太好了,光是书名就觉得深有禅意,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心去读,越看越觉得不忍卒读,就当作手边书,慢慢的看、一点点的吸收。
然后,在九月初的一次课程里,Rita老师在群里提示说:【目前进行了几周,大家应该到了一个小小的瓶颈期。希望大家不要放弃;还提出了大家写作共性存在的3个问题,又告诫大家别“光学不练”】。当时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表现正如Rita老师所说,在瓶颈期有所懈怠了。于是在9月7号的每日关键词里写到:
{感觉自己就像@冯蕊Rita 老师说的挺明显存在问题:最近课也不按时听,每天的关键词也没参与写过,更不用说写作墙的坚持了,仅剩下每周作业实在逼不得已。反倒看出问题所在:
不是每天忙到没时间,也不是动力不足素材不够,还是没能真正把写作当作一天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包括看书,就像早起肯定先刷牙一样,形成自然习惯规律、留出足够时间,还有就是没把自己逼到那份上——如果没有完8篇退100的激励,会不会一篇都写不出交不上呀?}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坚持下来每天都写关键词和写作墙(后来石墨故障后停写),9月15号更是对自己的写作文笔和内容进行了反思:
{最近感觉,自己写东西快成流水账了。怎么也拔不高、上升不到一个新的层次。分析原因,觉得潜意识里总在想:我的目的就是有这么件事情做着,可以纾解心情、记录生活、“消磨”时间就行了,而且就像Rita老师讲课时分析的,写作第一层是:只为取悦自己,我可能就想待在这一层就很满足了吧!可是想到自己也曾对写作抱有很大期许,这样下去怎么能实现呢。
眼见的,自由写作群里的小伙伴们,随着教学练进度,一个多月下来都有很大提高,甚至是质的飞跃,而我还在原地踏步,真是又急又愧。
细分析原因,应该还是懒惰在作怪,不能逼自己一把,不敢打破惯性思维,总是习惯性妥协,也害怕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熟练的区域,怕驾驭不了新的写作技巧,所以选择干脆不变,任凭Rita老师如何讲解、分析、循序渐进、引导提高,就是不肯转变一下自己的写作风格,依然平铺直叙、就事论事,既无深度又无高度。}
从那以后,也是一直在想提高写作水平,但还是不得而知。等到看到“用写作来调心”文中的这篇“乡愿的个性”,细细读完,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问题真正所在。象文中一开始说的:当你坐下写作时,应乐于把整个生命放进字里行间。而不要只是盲目地定期练习,尽责了事。文章还分析说:
{有些人听从“天天写作”的原则,照章行事,却没有进步。因为他们只是在尽责任而已。这是种很乡愿的做法。这么做不啻在浪费能量。 生活是很了不起的,规律的日常生活应该带有弹性,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空间,写作时也需要这样的弹性和空间。写作必须全心投入。}
看完这一篇,感觉真是说到自己的点子上去了。又重新翻到首页去看前面的文字,对这本书的介绍和书名的理解,看到了这段文字——
{她的方法不会把一个没有写作天分的人变成大文豪,可是她却可以教导一种接触、探索自己幽邈世界的方法。她的方法可以帮助人找到创作的勇气和热情,打破僵化的写作形式。
一如修行的过程,辛苦而漫长,其中各种阻挠丛生,可是觉悟却是发生在刹那之间。悟性开了之后,修行的功夫仍是每日要做的功课。笔写我口、笔写我思有什么难呢,真正艰巨的是面对心的抗拒、心的恐惧、心的狂野。}
总之,临近毕业期,我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Rita 老师和丽元助教两位师傅把我们领进了门,修行在我们个人。我在想,就算是学期结束群不存在,我也会继续坚持写下去,基本还要按现在的模式:每天一个关键词+每天一个写作墙短文+每周一篇正式作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写下去。让自己的生命在写作中升华,让自己的人生在写作中精彩,重新再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