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这一陈述从物质角度来看荒诞不羁,因为物质才是根本。不仅如此,从精神角度来看,这一论断也站不住脚。如果学会思考是人类进化的第一步,那么超越思考可以认为是人类进化的第二步。
思考只占用了我的部分时间,只是我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除去睡眠时间不论,清醒的时间里,除了思考,我还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什么都不想的冥想状态,比如听音乐,吃美食时候的纯粹享受,或者跑步过程中大脑麻木的不思考的状态,这些状态不论存在的意义如何,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思考是大脑的一种上瘾的表现
当我有意识的去停止思考的时候,却往往很难做到。大脑有思考的惯性,如同流水一般,自己无法停止自己。大脑本身是为思考设计和优化的产物,停止思考似乎是它不擅长的事情。这算不算是一种上瘾呢?
思考是痛苦的主要来源
为了表达方便和符合惯例,以上小标题我使用了痛苦二字。事实上,痛和苦是应该分开来看的。“痛”是生理上的感觉,肉体上的疼痛;“苦”是心理上的煎熬。“痛”是很难避免的,所幸的是,在现代社会,痛对大部分个体来说并不频繁和极端。而“苦”则成为我们痛苦的主要来源。所幸的是,这“苦”是可以依靠意识来减轻甚至消除的——事实上,“苦”是我们大脑思考的产物。这“苦”的程度,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等于期望减去现实。而通过努力,让现实不断靠拢期望,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因为随着现实的变化,期望也会随之调整。传统文化中给出的方案“无欲无求”是有效的,没有欲望,没有期望的时候,就不会有心理落差,也就没有苦。更加彻底的方式,是彻底的摧毁这个公式,因为这一公式是思考在起作用的结果。跳出了思考的困局,也就没有了“苦”。
跳出思考的困局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进化出了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获得了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身的能力。我不仅可以思考,而且我可以感觉到我在思考。让我们重复一下这句话:我(1)不仅可以思考,而且我(2)可以感觉到我(3)在思考。这里思考的我(1)和(3)可以是同一个主体,但是我(2)呢?它是一个观察者,是跳出了我(3)之外的主体。而这另外的主体我(2),便是我们跳出思考困局的出路。只需要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就可以跳出思考的迷思——思考本身不是我,只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可以观察和操纵的部分。
意识主导代替思考主导
思考这一行为本身自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的现代文明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不是要否定思考的价值,而是认清思考的局限性和弊端,用意识对思考进行引导。今后有机会,将对用这部分展开讨论。
结论
如果发现自己内心不平静了,苦闷了,挣扎了,可以断定的是,是思考在作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这一状态,用意识引导它。过有意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