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将易卜生引进中国,便是由《玩偶之家》始。对这部戏剧,一直是耳闻居多,读剧本却算是第一次。第一次读下来,却是失望居多,实在是“见面不如闻名”。我的阅读体验算不得好,似乎一切平平淡淡,没能感受到娜拉所受的束缚,她走出去的号召力量。对于娜拉和剧本的分析,百度百科足以让我汗颜。网上的话剧资源,大多有一定改编,并且不那么愉快;反而是老电影拍得比较出彩。
剧中引起我注意力的反而是配角,柯洛克斯泰和林丹夫人。
柯洛克斯泰的苦苦挣扎不禁让我想起“东方易卜生”曹禺《日出》中的银行书记黄省三。黄省三一直是一个小人物,为了银行的职位,为了微薄的薪水一次次地乞求。“人总是想要活下去”,这是《玩偶之家》林丹太太的话;“肚子饿是最大的道理”,这是《月牙儿》月牙儿的体悟。黄省三只想让他的孩子活下去,在他还苟延残喘活着的时候。最后他还是失业了,一个看不上他位置的面首占了他的缺。逼得他毒死了孩子,自己跳了河,但没死,疯了。
柯洛克斯泰原本是律师,有了人生污点后,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是却被左邻右舍所鄙夷。他如今想借银行小职员这个职位作他改善名誉的第一步,为他的孩子们求得一个良好的环境。同黄省三一样,这是一个为了子女所汲汲的父亲。他乞求旧日同学,他走太太路线,最后为了职位拿出旧事来逼迫另一个无辜的女人(娜拉)。是该庆幸他总算还有可以依仗的东西?或者痛恨他被欺负之后去欺负另外一个无力的人?
林丹太太的生活同样疲惫。她的婚姻是为了照顾家中的病母和年幼弟弟,抛弃了曾经的恋人。丈夫死后,家庭也一直是她的肩上重担。当母亲死去,弟弟成人,她终于可以放下担子,却发现自己只剩下空虚和疲惫。她用真实对待自己,用理想对待娜拉,衷心希望娜拉能够幸福。她的决心解决了娜拉的冒签问题,但却撕开了娜拉家庭的温情面纱。两个木板走到一起,应该是能相互扶持走下去的,只是拆了娜拉的船。
另外一个想说说的人是阮克医生,其实一开始对他的印象实在不太好,因为老是打成软壳医生,就跟海尔茂要辞退人的小心眼一样。但是他的确带来了惊喜。阮克医生相比海尔茂,与娜拉是平等的对话者,更是聆听者。娜拉本来也可以通过医生的帮助解决困难,但是她不愿意。两人之间倒好像一场柏拉图式恋爱。医生告别的那一场,两个人说着只有彼此能懂的双关语,好像密语一般,相信是他走到生命尽头最美好的回忆吧。哦,也许不对,或者是丝袜与表白的那一场。
稍微提一下娜拉。她在死亡的恐惧之前,跳舞狂欢,平静告别,勇敢而决绝。可惜她的出走之后,大概仍然是木偶。哪里没有线呢?
只是,若线能少上一些,也是成功了吧?
还是易卜生提出的老问题:如果你来选择,是残酷的真实,还是生活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