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大家就懂了
这是木心老人的《从前慢》。读这首诗时,感觉语调都要慢下来,整个心都静下来,眼前浮现着诗中的画面,心中流淌着静静的时光。仿佛有一缕夕阳泻下来,你就坐在一棵大树下,安静地、安静地读诗。
如今,这样的日子很少,早上满是匆匆行走的人流、匆匆穿行的车流,夜半街上还灯火通明,满是应酬的人群。抒发一下感慨,读一首诗成为被人嘲笑的事,也是奢侈的事。人们早就没有的了思考的时间、感叹的时间,更没有读诗的时间。
前日听到一个中医学教授的演讲,他说现在大家有病都找西医,一有病就想快点好,甚至一点小病就想打针输液,恨不得一夜之间病就好了。大家都说中医太慢,等不及,其实不是中医慢,是大家不给中医时间。是呀,大家如今都匆匆忙忙,哪里有时间得病治病,更没有时间给中医去诊脉、熬药。
那位教授说,中医效果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作中药的药商的心也急了。其实每一种中药的播种和采集都是有时间的,采集的季节要严格控制,甚至采集的时辰也要恰到好处。比如:采桑树根要等初冬时节柿子叶落光的时候,那时候刚进入孟冬,寒气刚刚浸入地面,都聚集在桑树根上,这时候采的桑树根的药劲儿最大,药效最好。再比如治糖尿病用的柳树条,要等开春时节,柳树枝刚刚鼓泡的时候,你眼见着柳条青了,就采,这时候药劲儿也最大。还有采棉花根,要等到立冬前后,还不能着雨,拔出来,把须子削了,冬天煮水喝,可以长腰腿劲儿。采药是个慢活,要恰到时候,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这就好像人一样,什么时候就干什么时候的事。现在,人们的心都乱了,药材都是人工种植的,只要长大了,就采,不论什么时候,哪还有什么药效呢!
从老教授的话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不就是想什么时候采就什么时候采的草药吗?家长“望子成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班。学校里更是这样,初中和高中是最苦的,孩子们都睡不够,回来就是写作业。我女儿上初二,半个月休息一回,老师给留了25张卷子,写作业写到半夜12点是常有的事。小学生下午四点多放学,放学后不回家直接进辅导班,直到天黑了才回家。周六周日辅导班更是应接不暇。想想在以往,我们那个时候的童年,放学后,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去地里拔草、割菜、在田野里疯玩,哪里知道还用写什么作业。那时候,天高云淡,连空气都是甜的,想起来,满心的阳光暖暖的。
现在的我们都忙起来,那晚走在校园里,一抬头看到天上的弯月,那银钩似的月亮已经是久违了。我们整日匆匆忙忙,都成了低头族,哪里还有时间去抬头看看天空,哪里还能看到月亮。世界变了,我们的心也变了,变的浮躁了。季节、天气、节日、自然在我们的心里都不再重要了,也没有心情去想去看了。遥想当日,学校就建在泗水河边,那时杨柳依依,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那时的时光好慢,日子好长,长到整个春日都是暖暖的阳光。那时的人心好静,静到可以读诗,可以谈理想,可以有自己的信仰。
看云水飘流
看着落叶被带走
泪湿的枕头
枕干潮流的温柔
等到下一个春秋
等到秋叶被红透
让那时光慢慢走
停在花开的时候......
不由想起这首歌,坐下来,戴上耳机,任音乐慢慢流淌,感受时光慢慢走。回归我们的内心,让心能听到时光滴答滴答的脚步声。让自己安静下来,能看到一朵花开,能感到一丝雨落。让我们的心依然充满感动,充满期待。就这样静静地、静静地,等一朵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