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是写其童年时期东北老家的事情,透过5岁女孩的眼睛观察和思考周边的景象、人物和事件,描写刻画细腻。该小说没有故事的中心人物,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像是长篇散文。但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以及从孩子眼中观察到的景、人、物、事,用细腻的文笔真实而纯真地展示,给读者带来无比震撼和深刻思考。
一、对景物的描写。作者小说一开始就是对呼兰河地区冬天景色的描述:“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此番描述一下子将读者拉进了一个寒冷严酷的世界。作者对火烧云的描写更是极其细微,用了近两百个文字,从其出现的样子,到变幻的形态,描画得非常生动。比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作者对呼兰河镇的东二道街的描写更是细致,用了一千多字。尤其是下雨时的泥泞,人们以及车马如何艰难地行进。读完之后读者的脑海中已有一副逼真的油画呈现。如作者写道:“一下起雨来这大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来往过路的人,一走到这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是要奋斗的,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 ”作者如此逼真和细致描述在小说中比比皆是,由于篇幅有限,难以一一举例。
二、对团圆媳妇之死的描述。小说中写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健康活泼的童养媳,是如何被她的婆家管教至死,而邻居们又是如何的麻木不仁。作者在此处的描写,让我联想起鲁迅先生在其小说《药》中,人们为获得治病的人血馒头,观看行刑场面的描写。小说中写童养媳被婆婆痛打,原因是一顿吃得太多,且不怕羞,坐得太直、走路太快。这都不符合童养媳的身份,大家均认为其不懂规矩。作者写道:“邻居左右因此又都议论起来,说早就该打的,那有那样的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 ”“ 后来越打越厉害了,不分昼夜,我睡到半夜醒来和祖父念诗的时候,念着念着就听西南角上哭叫起来了。 ”童养媳的婆婆说:“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那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那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也没有肿得怎样高,也就是十天半月地就好了。这孩子,嘴也是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我就问她:“那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回她的家。我一听就更生气。人在气头上还管得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谁知道来,也许是我把她打掉了魂啦,也许是我把她吓掉了魂啦,她一说她要回家,我不用打她,我就说看你回家,我用锁链子把你锁起来。她就吓得直叫。大仙家也看过了,说是要她出马。一个团圆媳妇的花费也不少呢,你看她八岁我订下她的,一订就是八两银子,年年又是头绳钱,鞋面钱的,到如今又用火车把她从辽阳接来,这一路的盘费。到了这儿,就是今天请神,明天看香火,几天吃偏方。若是越吃越好,那还罢了。可是百般地不见好,将来谁知道会……到什么结果……” 看到这些描述,无一不是令人胆颤心惊。团圆媳妇的婆婆把媳妇打伤了打病了,不是去请郎中看病,而是请大仙跳大神,用老人们的迷信偏方。这些不仅不能治愈团圆媳妇,反而是进一步的折磨至死。团圆媳妇是被其婆婆痛打至病,其被打也是在周边人怂恿之下进行的。团圆媳妇生病后,其婆婆又与周边的人好像是关心她,实质上共同用迷信的方法将其折磨至死。
作者对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描述,无一不令人感到心惊胆颤,由此让我们看到那时作者生活时代的全貌。以上只是例举一二,加以说明,小说中这种描述还有很多,无法一一举例说明。小说中的女童是童年时代的作者自己,其中描写的景、人、物、事,均是作者亲身经历,虽是透过女童的眼睛所看到的,然而深刻的思考却是其成长以后的总结。作者的这些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无一例外地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令读者震撼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