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不要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标致的柠檬精2023-11-13 18:46
我不喜欢打卡。因为打卡会让一个纯粹的事情,变成一个必须被完成的任务。而任务会带来压力。我讨厌压力。压力给我带来很不自在的状态。就好像被架在十字架上,被人审视。
打卡做一件事。如果没有完成,岂不是要出糗?打卡的关键是,这件事能不能可持续。
做一件事情,自己知道就好了。做的好,说明方法、状态都ok,做的不好,不好就不好了,还能咋办?
事情的发展自有其逻辑。如果做的不好,说明自己还没有来到这一步。只能耐心点。继续学,最重要的观念是,不能急于求成。
人都有很矛盾的两面。
哪怕我只是在提醒自己,我要尽量日更,其实已经给我带来压迫感了。但经历这么些年,我已经不想被任何事情或思想所束缚。我希望的是,不要让写作变成一件负担。
我希望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现实情况下,这两件事是相违背的。我希望尽快地通过写作来赚钱,但没有一个量的积累,是很难得到突破的。因为尽快赚钱,就要尽快完成量的积累,如果不给自己施加压力,又如何能尽快突破呢?
这好像是一个悖论,是一个死结。
我就不要去想赚钱这件事。只是专注写作。只要专注写作,传播价值,随着时间的积累,写作这个过程中带来的价值感和收益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在开始写公众号的过程中,也有看到号主以第几天打卡为题的。
我不知道号主的发文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但我知道我不喜欢这样。
打卡只是一种形式,最根本的是,学习的质量。没有质量,只是感动自己,但现实不会陪你演戏。
看了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里面指出,有2个比打卡更好的方式来成长:
1、用记录来代替打卡
打卡好像变成了一种炫耀,一种努力过的证明,一种自我成就感的外显。但是这是不是真实的?不知道。
但是做记录,虽然形式和打卡差不多,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你不再有任务心态,而是专注这个过程,靠的是自我驱动和内在力量。如果某一天没有做,也没关系啊,顺应天性玩了或者偷懒了很正常啊,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再重新开始,专注事情本身,而不是做这件事的形式。
我以前没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我无意中使用了记录这一策略,帮助我从产后60kg减到正常体重。虽然是极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我做这件事,我完全是为了我自己,我要,我想,而不是表现给别人看。
2、设下限,不设上限
设下限,就是每天或每周,规定自己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比如读1页书,运动5分钟之类的。
不设上限,甚至不设一个固定的目标值,就是为了不造成负担。专注于事情本身。
我一直都坚持,努力和上进,是自发的。只要自发地去学,学多学少,都是馈赠。只要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就再也不会内耗。
人都有矛盾的两面。
知道一个道理,不代表会这样去做。
就比如,我知道我应该要尽量日更,但还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顿下来,我知道我应该追热点为提高阅读量努力,可我还是会倾向于写更简单的读书笔记。
虽然写读书笔记是一件更简单的事情,但也是真正把知识输出的过程,只有通过输出才能把新知识链接到大脑的知识树上,形成强链接,这样的知识才牢固。不然过不了多久,新学的知识就好像没学过一样,全部忘掉。
也有看了一些大V给年轻人的推荐,他们其实是倾向于让我们采取脚踏实地、不追热点、专注自我成长、完善认知体系的方式,然后把这些持续输出和传播。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粉丝追随你。两年,五年,十年之后,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也有一些公众号主,他们本身的号,就是写,赚钱小机遇,如何用AI批量创作,如何批量操盘,他们本身就是走流量主路线,赚快钱,所以他们的理念中包含着投机、速成等心理。
到底哪个方式更适合自己。能快速地赚到钱,投机也不一定不好,毕竟能赚到钱,看到正反馈,才会让做一件事的兴致越来越足。
归根到底,还是看你是不是这样的性格,你会不会用,这条路能不能走通。
但也许快速地赚到钱也是表象,号主的自称通常是深耕自媒体领域XX年,他只是在贩卖焦虑,他通过这种方式割刚入局的人韭菜。
本文是《认知觉醒》的读书笔记。
全文完。感谢你的阅读
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呀。
笔者介绍:5年公考失败者。211本科,十八线小城,已婚有娃90后,没资源没背景底层打工族。借写作打磨一技之长,破局35岁中年危机!坚信长期主义,慢慢致富!
我是标致的柠檬精,专注普通人认知成长&搞钱,关注我,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