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丁慈矿:守护优雅的汉语》,丁老师的兴趣广泛,题目中对汉语用优雅形容,自由一番风趣,有情怀的人能对专业有高级的评价。
阅读丁老师的文章,和学生一起讨论对联的灵动瞬间跃然纸上。
给课堂教学一点启发,就是课堂上如果有一分钟的时间用来开发学科特点,发现学科魅力,提升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人生导向都是有意义的。
阅读到丁老师在语文活动课上,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对联故事,孩子们欢呼雀跃,纷纷要求再讲一个的启发。
我其实还是少了一些启发,每节课如果都要课堂反思,及时记录下灵感。
丁老师是个有心人,收集对联的工作在平时,书籍和杂志、论文都大量阅读,集中在暑假整理,这是许多老师对自己文章整理的集中阶段,也是提升个人能力的综合阶段,总是能在自己的时间内做出来成就。
丁老师在文章中提到“宿舍的底上铺满俩报纸,报纸上摊着各种参考资料,我踮起脚在这些对联书籍中穿梭。”这些大量资料的准备过程,是丁老师在整理材料的细节,是集结成册《小学对课》的一个环节,是丁老师评价为最“幸福”的时间——2005年暑假,当年丁老师28岁。也说明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过程积累,需要记录、设计、加工的过程。
这一年的暑假,我就是在这种状态中走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莫名地兴奋。
当我对世间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有意识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时候,更容易聚焦前进的方向,无所挂碍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丁老师的书《小学文言启蒙》的编写过程,是在孩子睡觉之后的9点多,丁老师日常的工作状态是“单位的事情忙完,回家还要烧饭,陪小孩。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孩子睡着之后,……”这些是时间从哪里来的回答,
“每夜编到凌晨,虽然做得辛苦,在临睡前读读自己编写的材料、撰写的导语、设计的提示,心中还是存有少许的得意。”像极了自己做题之后的成就感,源于自己思考之后能形成文字性的东西记录,做个有心人及时整理的过程,对结果的肯定也是对自己付出的总结,一定要有最后的总结,把工作的内容做好之后整理出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做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对工作尽心尽责,找到自己可以微雕的环节。
关注于自己的兴趣点,这个才是最重要的,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的时候,就在遍地撒网,一直收集材料。
提升个人能力在于时间积累,就像丁老师最后提到的语文教学生涯的两点认识,注重语文情趣,就是做一件事情时候找到意义感,去投入就有动力,成就感反馈出来的价值形成正向促进力量,继续去投入和聚焦。手里拿着锤子,时刻寻找工具的发挥场所。挖掘汉语特色就是有发现之后的探究,做出有特色的事情了。
形成想要分享,能够成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