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这么一件事:每天保持高度学习,然后将学习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整理分享。
Q: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A:被罗胖忽悠的呗。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一期《逻辑思维》,然后就沦陷了。
对于罗胖的那一套,日常中我的心中也是有几只羊驼在蹦跶。然后从四月份到八月初,我一口气听完了从那之前的一百六十还是一百八十多期的《逻辑思维》,有一些还听了好几遍。起初的时候点开弹幕看到有人抨击罗胖的理论,我还有点气愤,心想这些人脑子是不是最近下暴雨的时候进水了。现在看到那些喷子乱喷的时候平静多了。
与此同时,曾经写个读书笔记的时候还遮遮掩掩怕被周围的人看到了说自己装腔作势,现在大中午休息时间在办公室一边放着手机,一边敲着键盘,旁边同时经过的时候我也能故作镇定状。
就这样,写了一周的读书笔记。直到今天,看了第三期《奇葩说》的倒数第二集,里面说了一句让我拍手叫绝的话,如果这个时候我有个爱读书的女朋友我绝壁会跟她安利。正想打开手机拨打某个电话,忽然想起已经分手了。(咳咳,话题跑偏啦)
一个观点就像颗钻石,切面越多,越闪耀
BUT,分享的欲望没有熄灭,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个我认同或者不认同的概念或观点我能够将自己的那个切面展示出来,同时也能够看到更多的切面。
Q:这么多人在网上写文章,有些还是以此为生的,你凭什么更他们竞争?
A:我不跟他们竞争啊。我有一份程序员的工作,996工作制,很稳定的。
而且如果能遇到跟我做相同事情的同学那就更好了。上面不是说到切面嘛,如果TA能够忽悠得住我,我乐意成为TA的忠实粉丝。或许我还能给TA一点启发呢。
Q:你每天就那么点时间,能看的文章这么有限,你能挑选出的有趣的文章也不多吧?而且剩余的时间有限,你怎么保证出文的质量?
A:后面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难题,自从高中毕业之后就没有写文章了,现在早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文笔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呢,凡事都有个BUT嘛,我可以先以摘抄为主啊。我的文笔不行,那谢谢文章的作者文笔好不久ok了吗,先借来用用,与此同时学习,进步。
至于时间问题呢,就像*沟嘛,咱们都懂的哈。
Q:你的阅读来源是哪呢?
A:得到APP里面的万维刚、李笑来、李翔、罗振宇的专栏,付费的哦,一个专栏二百块,听说后面还有吴伯凡等一个写神秘大牛要开付费专栏,我准备统统拿下。除此之外我还关注了一些商业和鸡汤(不要在意这个😝)类的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除此之外还会看看果壳网等一些咨询平台,还有喜马拉雅上的《逻辑思维》和《好好说话》,《好好说话》又是付费的,哈哈哈,除此之外呢还有通过上面的一些途径了解的书,买了部分。哦,对了,还有奇葩说,这个节目太有意思了。
Q:现在网上有那么多文章,你凭什么觉得你的就更好?这么多的内容你怎么看得完?
A:嘿嘿(嘚瑟状),这个问题问得好,上面无意中说好些个是收费的,我想现在有很多一部分人还没意识到互联网正在悄悄从原来的免费时代想收费时代转变吧,我先拿下一些收费的内容,那么这些内容就不会慢百度的飞,这提高了我分享内容的稀缺性,或许有人说这点钱哥们也出得起,那么剩下的就是时间咯,你付得起金钱是不是能付得起这个从互联网这个海洋中筛选出有价值内容的时间成本呢,其实啊,我也是二次筛选,甚至是第N次筛选了,我不是什么思想偏激不能接受新思想的人,所以我筛选的内容价值就在这咯,说不上更好,但给读的人节省的大量筛选的成本吧。未来什么最贵?时间。
至于是不是有时间看完嘛,不仅要看完,而且所有的摘抄我绝不会使用复制粘贴。做这件事情我并不希望直接通过它来挣钱或吸引用户达到成名获利的目的,旨在与保持高度的学习提升自己,说不定我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了被罗胖的团队盯上了也说不定呢,吼吼,而且就像上面说的,我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发现一个观点或一个事件更多的切面,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这种双赢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再不济,继续敲代码呗。
咳咳,回到问题上。手机上就是时间嘛。我还年轻,可以挥霍一下自己的身体,可以吧原来*管的那些精力都转移过来,死磕精神嘛,又不需要什么天赋。
Q:这件事情你能做多久?
A:(作沉思状)四年吧,4x365x4=5840。每天花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干这件事,四年的时间就差不多5千小时了,按照一万小时法则,那会我应该是半个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