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多元发展,作为社会基础单元的家庭,我们正承受着日新月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
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里的新移民,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可谓千差万别。
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孩子们的认知、情绪和人格都受到较大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
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一个阳光、积极、乐观、自信的孩子。
控制拒绝的教导方式可能将一个孩子推向阴郁、消极、悲观和自卑的状态中,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人格障碍或焦虑抑郁障碍等心理问题。
育儿这件事,为什么如此让人心力交瘁?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我们的育儿生活,就像有很多人在给你导航,“下个路口左转”“前方500米有红灯”,却缺了一个指南针,不知道真正的方向是什么。
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平和式教养法”创始人劳拉·马卡姆博士说过一句话,我深深认同——
育儿中要把80%的力气,花在搞好亲子关系上。
我最推崇的“游戏力”育儿理论的创始人科恩博士也一再强调:大部分育儿问题,都是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没有做好,而亲子联结的好坏,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产生影响。
其实,在我看来,说得更直接一点,育儿的本质应该是维护好一段亲子关系,换成大白话,就是和孩子好好培养感情。
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的四个层面
在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里,把亲子关系分成了四个层面。
底层是生理需求的满足。每一段亲子关系,都是从我们照顾一个小宝宝吃喝拉撒开始的,在他有独立生活能力之前,父母给予他生理需求的满足是基础。
但这也只是最最基础的部分,再往上一层,我把它定义为“亲子关系的浓度”。
陪着不等于真正的陪伴,好的亲子陪伴,是需要浓度的,也就是关注到孩子认知和情感需求的“高质量的陪伴”。
这两层关系,其实很简单,它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
孩子听谁的话?和他关系好的人。
怎么才能和他关系好?陪他玩,陪他做有意思的事情,让他感觉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很开心”,这就是亲子关系的浓度。
我有个朋友是很忙碌的职场妈妈,每天晚上到家,只来得及在孩子睡前陪半个小时。
于是,她就设计了一些固定环节:和孩子看一本绘本,玩一个枕头大战之类的小游戏,然后睡前聊天,讲讲彼此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
这半个小时,就是她对亲子关系的投资,她给孩子的,是浓度很高的关注和陪伴。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外婆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家照顾孩子,却总是抱怨“为什么孩子只听妈妈的,不听我的”。
同样一件事,比如说带孩子一起收拾玩具,为什么妈妈喊得动,外婆却喊不动?
用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我们就能解答:外婆很辛苦,但是她的时间花在扫地、洗衣、做饭上,她关注的是孩子冷不冷、饿不饿,这只是生理层面的满足,而妈妈却做到了第二层,她和孩子的情感联结更紧密。
就像劳拉博士告诉我们的那样,和孩子建立理想的亲密关系,才是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的唯一钥匙。
解决了关系问题,很多家庭的育儿矛盾,甚至战争就不会发生了。
这也解决了很多妈妈无法兼顾职场和育儿的焦虑。
你陪孩子的时间少,孩子就真的管不好了吗?选择就是,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维护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