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小红书上围观了杨天真的直播面试,说实话这样的面试在历史上我都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虽然场景类似,但人永远不一样,这就好比厨师做同样的饭,每一道都是同样的食材,但是每一次出菜一定有差异,外人看不出来,但厨师自己知道。
直播面试,我围观了两个人,一名工作7年的女设计师,一名30多岁看着略显沧桑的老大哥应聘供应链专员(就业环境确实不怎么好哦)。前面的女生工作了7年,我认为她其实表现得算是常规,杨天真问的问题都能回答一二,但是奇怪的是,我虽然不懂专业,但是她的每一次反应让我多少觉得创造力是不是会有一些低。然后就是一个崇拜杨天真的老大哥,明显社会经验丰富,没有那么多规矩,但是也懂打工人的套路,每一次回答问题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有些专业,但也有些搞笑,看起来务实,实际还是有些担忧。看完之后,我就没再继续看了。
杨天真怎么选,我不清楚啊,可能轮到我的话,我两个会暂时都不选,再看看,这两个人没有让人立马想要拍板的勇气,也没有立马想要让人拍板的运气。女设计师的工作经验太局限,在不懂的区域也没有一些自己的拓展和了解,杨天真的几个问题问下来,让人觉得她缺少一些创造力,属于那种中规中矩的学设计,中规中矩的毕业出来找工作,因为专业对口,所以中规中矩的找设计师工作,没有问题,也没有亮点。供应链老大哥,路子比较野,通过自己的实践能立马讲出来自己的结论,工作经验比较久,在一些问题的回答上,明显知道老板喜欢听什么,虽然评论区一致都认为老大哥很有意思,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丝油在里面,但这个没有办法,在社会上待久了的人,其实需要这些的,但是对于老板就不一定了,敢用老大哥这种角色,一定需要老板有很大的格局,普通的老板不仅不行,大概率上也不敢,因为容易失控。
说到运气,我想说,面试是有运气的,这是门玄学,没办法。
同样水平和类型的求职者,可能在岗位招聘初期,有人就被PASS掉了,可是岗位招聘了一个月以后,部门急需用人,最后不得已招聘了一个跟之前水平差不多的人,你能说这个人能力很强么,不一定,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比如面试现场,有十个人面试,前三个人,面试官问问题问的很准确,很精细,很挑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面试官的精力也逐渐变弱,但后面,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甚至要求也会越来越低。这个也是运气,没有办法。
又比如同一场面试,刚好几个高手分在了同一组,只选一个的话,肯定是最优秀的人了,次优秀的人落选,但是另一组,都是水平及格的人,结果就有一个水平相对良好的人被选上了。没办法,这个也是运气。
再比如,给某个部门招聘,最终面试上的不是优秀的那几个,而是能力平平性格很好的一个。为什么?因为刚好用人部门的领导觉得能力优秀的人性格沉闷,想找个水平差不多,但是性格好的人带动一些部门氛围,这属于领导的个人偏好和布局了,对求职者来说无解,因为不是你专业能力强就可以的。
我曾经听过外企的高管讲课,也在国企短暂的待过一阵子,当然大部分在民企,得出来一个通用的结论“全世界的领导都喜欢有能力且听话的员工,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但是这样的人,是极少的,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能力的人没有那么听话,听话的人没有那么有能力。而遇到有能力又听话的人,老板没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也是留不住的。所以,“用人难”是一个引申的概念,全世界的人都在讨论,没有标准答案,能解决问题就是好答案,但是抄答案也很容易抄错,毕竟情况不同。就像,所有公司的老板都喜欢华为的狼性文化,真要落到自己公司,就会有一堆问题。
昨天听到了一个词,叫“专业对口”,这个词最近几年我已经很少去留意了。因为我觉得专业对口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使我们历史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特定产物。在我们国家,很多情况,专业对口是一个门槛,比如说你要考公务员,需要你是什么专业,你要进软件公司,你得是计算机专业,你要学设计,你得有美术功底……但实际的情况是,我发现大部分的专业对口的人,用20/80法则区分,其实也就那20%的人是优异可以把专业发挥到极致的人,其余的80%的人做事情,跟专业对口不对口没有太大关系,大概率就是基础的概念会不会,核心思路有没有掌握,训练的是不是够多,大部分的工作,只要多训练,都能学会。我见过文科转计算机专业的,见过学技术转人力资源的,见过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后面去做餐饮的……我想说的是,专业对口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能够发现自己的擅长,发现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擅长的点去创造价值的。所谓“木桶原理”,短板决定发展的这个理论,只局限于少部分职业需要弥补短板,让短板高一点,企业的大部分岗位都是需要团队协作的,那么只需要在某一部分做到专业和极致就好。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挥自己”这是一个人自我价值体现的必经之路,但是很多人常常停在了第一层、第二层,因为这两个就已经很难了。人常常是只愿意承认自己的优点,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缺点暴漏出来的,觉察自己这件事情,是一件不那么好受的事情。能够让自己好的、不好的都能暴露在外人面前,且对他人的评价和讨论视而不见,这算是已经走在自我觉察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