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上下五千年出了俩个半圣贤人,他们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人生志向,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他们传承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五千年的华夏人,还让中国文化渊源流传,成为历史上四大文明最古老的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目前中国也是目前唯一尚存的文明,之所以中国能一直流传至今,离不开古圣贤人对文化的传承,对后人的教诲,他们的功德功不可没。
那王阳明先生给中华文明做了哪些贡献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王阳明先生的一生。
王阳明先生,真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9日),[30]逝世,时年五十七。明穆宗继位,追赠新建侯,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
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28]。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王阳明创立了心学,他的主要思想是
1,心即理(价值存在)心是开端,是起因,心是宇宙万物的开始,心之力曾说过,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们常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切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要从心上找原因。所以先诚意正心,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知行合一(价值判断),阳明先生认为,知是行的先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是又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也就是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当中出真理。
3,致良知(价值归宿)王阳明先生认为,天下间没有比良知更好的东西,见父自然要孝顺,对兄长自然要孝顺,对朋友自然要诚信,对国家自然要忠诚。对别人有难需要帮助自然要伸出爱心之手,那就是心之本体。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就是把内心最纯的良知,明白道理了就要去践行,反复去运用去达到圣人的境界。
阳明先生在贵阳农场悟道开篇就讲到了人生修炼的四部曲,也讲到孩子成才培养的规律,他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他主要讲到了四点:
1,立志(小孩要从小就立下圣贤之志,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志向,如军人保家卫国,老师张桂梅,医生钟南山,农业袁隆平博士,宇航员等)有领袖13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阳明先生12岁立志读书志在圣贤。所以说人无志天下无可成之事。
2,勤学(中庸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如果有了志向,别人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在努力学习,别人在睡懒觉的时候我在读书,人生定有成就。)
3,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能改归于无,如果有了志向和勤学,孩子有了成就就会傲慢,就会开始骄傲,如果不改自己缺点比如懒惰,懒散,不爱看书,爱玩网络游戏,自傲,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还不感恩和担当等就定会走弯路,毁其一生)
4,责善(大学里讲,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论语讲,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就是人生最终追求的不是钱财,不是权贵是帮助多少人,如袁隆平,雷锋。帮助人,从身边开始比如父母,同学老师等。)
阳明先生在第一篇就讲了孩子一生该如何去培养,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去做,如果孩子有了圣贤之志的格局,家国之情怀,还又有百分一的天赋和百分99的努力,还会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反省自己改自己的缺点,还会时时刻刻去帮助他人,无我利他,事业必定成功,定会成为父母之骄傲,社会之精英,国家之栋梁,人生必定圆满。
我是军拳道战狼教官尹有贵,有20年基层教育经验,带过上万孩子武术教育,北师大家庭教育讲师,国家一级教练员,裁判员,希望能帮助华夏孩子拥有军人梦,圣贤梦,功夫梦奋斗终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