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想做好,做一个不乱发脾气的人,应该说是做一个对家人不乱发脾气的人。
我几乎不对陌生人,不对朋友发脾气。对待非家人一样的存在,我都温顺得像只胆怯的猫,不敢伸出头。可唯独对家人,一言不合就提高嗓门,一言不合就吹胡子瞪眼,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干出很多出格的事情。
当我开始读圣贤书的时候,认识一群生活的智者时,我以为我开始变成一个心地平静而温和的人了。可当我再一次发脾气,露出曾经一样丑陋的表情时,我根本就没有变。骨子里还是那个斤斤计较的小人。
古时候有小人和君子之分。君子拥有着美好的品格,温和、善良、恭敬、简约、谦让,知礼懂礼,对父母孝敬,对长者尊敬,对朋友信任,对幼者爱护,这样的人才是君子。我不是。
当我对家人发脾气那些时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丑陋都在暴露,所有的不好的品格都在滋生。所以妈妈经常说我书是白读了的,读到牛的肚子里去了。我还会很生气地反驳。可是确如妈妈说的,我哪怕读了那么多书,也一点点都不配当一个懂礼貌的人。我不懂礼貌,不懂最基本的礼貌,因为家人才是我最应该我尊重的人,我却恶语相向。觉得自己像是个精神分裂患者,对家人好时像个特别乖的孩子,对家人不好时让家人伤透了心。每次我做了不礼貌不尊重人的事儿的时候,我很讨厌那个时候的自己,样子特别丑,心灵特别坏,一点都不是个好人,像一个该不被岁月静待的坏人。事情过后我又总后悔自己不该那样对待家人,不该像个疯婆子,可是没用,下次我依旧是个疯婆子,然后又懊悔,又接着疯婆子,循环往复,像个没吃药的人。
潘先生晨练的时候会教导孩子们说:我们读的是论语,学的是君子之道,就要把这份君子之道践行到生活,而不是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其实我也该站到孩子中间去听这一段话。论语里面有很多讲“孝”的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很多,我读了很多遍,却依旧不是个孝顺的孩子。